十年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十年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
孙玉胜是《东方时空》的创办者,本书回忆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背后的故事与细节,以及重大事件、大型节目报道的背景、过程,也有作者对电视新闻理念的思考与体悟。本书结尾处,作者预言了“直播未来”,如今“直播”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十年》既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书籍,也是一部励志的创业史读物。
孙玉胜和他的央视同行们用近乎痴迷的对新闻理想的追求,告诉后来的人们,既仰望星空又俯身倾听,在百年变局的宏大背景下继续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依然是新闻人zui可宝贵的品质。
《十年》已是国内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必读课外书,也适合媒体从业者及相关专业学子阅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十年》,新增20多幅台前与幕后的照片,订正一些符合时代的表述,是为典藏版。
典藏版设计特色
l 大十六开,四色印刷,还原台前幕后历史感。
l 高清修图,图文并茂,辅助阅读,还原历史现场。
l 双护封,外封折叠设计,尽显央视新闻频道十年珍藏镜头
l 全木浆纸,护眼环保,舒适阅读
书籍目录:
前言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
第一章 用兵早晨·1993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设计早间
从“新太阳”到“东方时空”
“特区”里成长
改造我们的语态
理想者部落
第二章 移师晚间·1994
开赴黄金地带
真诚守望来者
事实中的深度
监督的力量
舆论生态平衡
第三章 我看电视·1995
从远处看
从近处看
过程与悬念
建立媒体权威
建立媒体尊严
第四章 另类实验·1996
引进“谈话”
谈话的风险
谈话为什么被忽略
走向“调查”
第五章 感悟直播·1997
香江遗憾
澳门拾遗
锁定主体
动魄瞬间
前方记者
第六章 事件突发·1998
见证突发事件
前沿接触
发,还是不发
快反与引导
第七章 再看电视·1999
家用媒体
技术媒体
主持人媒体
制片人媒体
第八章 意外发现·2000
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付费电视意味着什么
第九章 时空改版·2001
艰难调整:定位《生活空间》
千期改版:打造“新闻杂志”
二次改版:“时空”150分
三次改版:《时空连线》《面对面》
第十章 检讨十年·2002
现在开始播报
评论:内容还是形态
不可失落的新闻性
远去的“线人”
直播未来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典藏版后记
作者介绍:
孙玉胜
1960年生,吉林敦化人。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同年入中央电视台。历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1993年以来,参与创办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1997年以来,参与策划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相逢2000年、北京奥运会、国庆70周年等大型电视直播报道。1993年获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当选中共“十五大”代表。2017年当选亚洲广播联盟副主席。是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确保信任,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看明白一个东西需要距离。.......创新时最大的障碍,往往就是内心深处看不见的思维习惯。
或许电视可以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规律:从感性出发,在感性的表达中结束。电视的理性应当是潜藏在感性深处的东西,电视的理性,存在着一个奇怪的“传达规律”:它只有被电视表达本身忽略得越多,才有可能更多地留给观众。
我同意舆论的形成做过程化的划分,无论将舆论对行为的影响置于輿论形成过程中,还是置于其后,划分这几个阶段最大的意义在于将“意见”和“輿论”区别开来了,这样的区别提醒我们:“意见”是属于个体范畴的,而“舆论”是属于群体范畴的;那些起初属于个体范畴的“意见”慢慢积累起来,不断扩张自己的影响,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之后,就会形成舆论。由此提示一个规律与原则:从舆论及其形成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基本原理来看,新闻媒体对舆论的引导功能应当尽量地前置,不仅要从结果上去“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而且在舆论形成之前的初始阶段就应该介入,去引导和影响“意见酝酿”与“意见表达”。因为对“意见”的引导要比对已经形成的论”的引导更省力气、做功更大、效果更好。如果说意见是溪与渠,舆论则是江与河,是开渠引水容易还是力挽狂澜容易?结论是一目了然的。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第一个空白是人物。什么是“人物”?我们的理解从起点上就是准确的:不是为完成采访而说话的“工具”,不是某一种因节目需要而出现的“身份”,而是有血有肉的、有个性、有真正的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
孙玉胜是《东方时空》的创办者,本书回忆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背后的故事与细节,以及重大事件、大型节目报道的背景、过程,也有作者对电视新闻理念的思考与体悟。本书结尾处,作者预言了“直播未来”,如今“直播”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十年》既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书籍,也是一部励志的创业史读物。
孙玉胜和他的央视同行们用近乎痴迷的对新闻理想的追求,告诉后来的人们,既仰望星空又俯身倾听,在百年变局的宏大背景下继续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依然是新闻人zui可宝贵的品质。
《十年》已是国内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必读课外书,也适合媒体从业者及相关专业学子阅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十年》,新增20多幅台前与幕后的照片,订正一些符合时代的表述,是为典藏版。
典藏版设计特色
l 大十六开,四色印刷,还原台前幕后历史感。
l 高清修图,图文并茂,辅助阅读,还原历史现场。
l 双护封,外封折叠设计,尽显央视新闻频道十年珍藏镜头
l 全木浆纸,护眼环保,舒适阅读
精彩短评:
作者:怪力乱神 发布时间:2022-03-12 16:31:55
言之有物,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指南。
作者:Lanana 发布时间:2016-06-20 17:38:59
科普
作者:冬冬胆小鬼 发布时间:2021-10-28 08:14:33
初版再版的三版,一些在第一版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相继犯事已经被删去了,不过依旧难掩全书筚路蓝缕开拓者的意义。
作者:郑捕头 发布时间:2023-02-17 06:38:53
国内电视新闻,乃至新闻业,曾经有过那样的辉煌。那些内容,那些尺度,如今简直不可想象。失去了,我们都失去了。
作者:77 发布时间:2022-02-25 16:23:58
读完最新版,感慨万千,十年前读的书再次读到,依旧在指导实践,十年后才发觉其中很多人物,更觉亲切。
作者:NaniMoto 发布时间:2022-12-20 14:20:22
老一辈媒体人都有新闻理想和职业道德。
深度书评:
十年之前,十年之后
作者:dellizheng 发布时间:2011-07-29 19:33:11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俞虹老师优秀电视节目评析课上。俞虹老师在列出一系列参考书目后,着重推荐了这本《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据俞老师说,这本书是她一个晚上一气呵成读完的。
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想,如今的电视新闻发展日新月异,这本写在将近十年之前,主要论述央视新闻改革的著作在今天还会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吗?而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俞虹老师那天到底是几点睡觉的?这可是一本500多页的厚书啊!
当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仔细读完了这本书之后,对其在今天是否仍然具有高度阅读价值的担心荡然无存。这本书着重讲述的是从1993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东方时空》开始,一直到2002年成立新闻评论部前夕的历史。我对开端于1993年的中国电视第一轮改革一直充满浓厚兴趣,在之前也有一定了解,这本书给我提供了更多细节和节目案例。当然正如书中所写,“这不是一本写史的书,那些关于历史的回忆是对于一个创业时代的诚朴记录”。孙玉胜时任央视新闻中心主任,现任央视副总编,是一个有良知有理想的电视人。以孙玉胜为代表的央视新闻团队(自己想出来的称呼,从当年的《东方时空》栏目组到新闻评论部再到如今的新闻频道)有很多正确的新闻和电视理念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实,而我更为看重的是,书中对中国电视新闻走势和发展的判断,在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后,能否与实践相互印证。
在最后一章《检讨十年》中,孙玉胜用一整节的内容讲述电视新闻评论究竟是内容还是形态的问题如何困扰着中国新闻奖的评委们。虽然书中最终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结论,但可以感觉到孙玉胜本人是倾向于把评论归入到内容而不是形态。所谓评论,对应的英文是“comment”,所表达的含义包括“意见”解释“观点”“批评”等等。在成书之时,可以说央视还没有一个完全的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更接近调查性报道而非评论性质)。而如今新闻频道已经开辟了这种完全意义上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其代表就是《新闻1+1》。
在去年的第十一届“中国电视榜”,《新闻1+1》荣获“最佳时评节目”,白岩松也凭借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荣获“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新闻1+1》的成功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其如此受欢迎有两个原因是最不容忽视的。
其一是选题的时效性和新闻性。《新闻1+1》的节目定位是“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纵观《新闻1+1》的选题,基本上社会热点都包含在内,而且范围及其广泛,仅以今年6、7两个月为例,其选题就涵盖国际(奥巴马见达赖,故伎重演?!),体育(李娜:“娜”么不同!),教育(作文:让“真话”在宽容中飞),军事(中国改建航母),民生(城市“看海”,怨天还是尤人?)等各个方面。
其二在于主持人白岩松的魅力,其魅力集中表现在清晰而口语化的表达和独特而深刻的评论角度。孙玉胜认为对于电视新闻主持人,魅力、发现能力、表达能力三位一体,“如果把三位一体的主持人的魅力放在三角形的顶角,那么发现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如果把主持人魅力看作是一辆汽车飞驶的前轮,发现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是支撑它并给与它动力支持的两个平衡的后轮。”早在担任《东方时空》子栏目《东方之子》记者时,白岩松就展示出强大的发现能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丁聪的访谈,堪称经典),这正是白岩松如今新闻评论视角独特的原因。而对于深刻,什么是深刻?孙玉胜在书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深度不是艰深的话语和生涩的表达,而是最终由观众来感受的深刻。挖掘深度的方向不是唯一的,但无论节目制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方向来寻求节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深度,都必须首先寻求支撑这个深度的事实与证据。所谓深度就是对事实的占有,作为记者,你获得的事实越多,你离深度越近”。这段论述尤其值得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铭记,评论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只有掌握更多的事实才有可能做到深度和深刻。
在书中,孙玉胜明确表示,中国电视新闻目前还处在播报阶段,没有进入评论时代。十年过去了,依我看,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高水平专业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匮乏。评论员和主持人在本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评论员通常具备相对独立和完全的话语姿态,其主要任务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读性分析、价值判断或者是形势预测。孙玉胜在书中坦言,《东方时空》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电视明星主持人,却没有产生第一代电视新闻评论员。目前中国大陆的电视新闻评论员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以白岩松为代表的媒体从业人员;二是以特约评论员身份出现的学者教授专家;三是带有官方色彩的研究员。
在这三类电视新闻评论员中,学者专家有自己专精的专业领域,在相关领域的问题上,他们能够做出专业、权威、有足够说服力和公信力的解读和分析。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具备专业素养的专家学者最为电视新闻评论员出现在电视机中时,必须要使自己的表达符合电视的语态要求,比如能否组织起简洁凝练的语言,比如能否做到准确清楚的发音。(我没有任何歧视发言使用者的态度,只是单纯的认为同期让人听懂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经常出现在《新闻1+1》中的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梓,虽然专业知识及其丰富,看问题一针见血,但他在节目中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而节目囿于直播,又无法用字幕加以补充,这是不符合电视语态要求的。)带有官方色彩的研究员,他们的观点和言论,往往能充分引起政府的关注,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本身就是政府的智囊,他们的一些言论在电视媒体上的公开,就多多少少带着政府政策透过媒体在民间试水的意味。这种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成为电视新闻评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媒体从业人员,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有所发展,但整体实力远远不足,更没有产生像凤凰卫视梁文道、曹景行等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新闻评论员。
在台湾的电视节目中,还有一种另类的新闻评论员——观众。观众可以通过在拨打直播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热线电话,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CALL IN”的方式,来参与当天新闻话题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这当然是跟台湾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热线电话观点的很大部分是不同政治立场的百姓的非理性的情感宣泄。照搬照抄这种模式固然行不通,借鉴却未尝不可。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相比,缺少与观众的互动。当然在现在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或评论员也时常会引用来自网络论坛、微博等的信息,但更多是将它们最为一种补充。但我认为,它们应该成为且将日益成为新闻背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
第二个原因在于节目形式的单一化。前文提到孙玉胜倾向于将评论归入内容的范畴,我赞同此观点。目前中国内地最常见的新闻评论节目形态是谈话节目,其他包括读报节目等。而谈话节目多以支持人和评论员的一问一答为主。而在凤凰卫视,我们可以看到《锵锵三人行》,可以看到《一虎一席谈》。记得俞虹老师在课堂上谈及《一虎一席谈》时,用十分坚决的口吻预测,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下一个发展方向是电视辩论节目。其实《实话实说》在开播之初就具有某些辩论的性质,强调观点的不同,只是交锋的激烈程度与《一虎一席谈》无法相比。《一虎一席谈》的广受好评不仅在于主持人胡一虎的个性魅力,良好的话语辩论空间,还在于选题的焦点性、冲突性、民生性,嘉宾与观众的互动以及娱乐元素的点睛之笔。而恰恰是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种以辩论为主要形式的谈话节目目前无法出现在中国大陆。且不大量的娱乐元素能否与选题的焦点性、新闻的严肃性很好地融合,但从主持人对现场的操控和驾驭能力来看,至少在我眼中,就目前的央视新闻频道而言,还没有任何一名主持人能够胜任。
央视体育频道《天下足球》栏目曾经做过一档《天下足球豪门周》的特别节目,邀请欧洲八大豪门的球迷在演播室现场PK。在其中一期节目中,代表米兰双雄的两位球迷大打口水战,场面几近失控。如果不是辩论有时间限制,甚至可能出现因激动而产生的谩骂。这也正是我对辩论节目的一个极大担忧。《一虎一席谈》就出现过类似场景。在谈论科学和伪科学的一期节目中,演播室内剑拨弩张,主持人试图扭转形势,曾发火着大声说道:“导播,请把我的声音开大一点!你们全部都给我坐好!”并接着说如果嘉宾观众尊重自己,愿意就事论事,就请坐下来。如果要打架,请他们出去到外面打,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此激烈的言辞起到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未能挽狂澜于既倒。
如果把节目置于直播环境下,主持人掌握现场全局的能力愈发显得重要。孙玉胜在书中数次提到直播,直播不仅仅是电视播出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电视理念——直播应该是电视新闻的常态,而不是重大事件发生时的特殊处理。央视也一直在直播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诸如《新闻1+1》等优秀节目采用了直播方式播出。媒体间新闻时效性竞争日渐加剧,受众即时解读新闻事件的需要也不断增长,《一虎一席谈》这类谈话节目向电视直播转变是大势所趋。直播可以更好地展现良好的互动氛围,让演播室的、电视机前的、网上的观众、主持人和嘉宾,乃至不同区域的人们实现即时的交流和互动,这也让节目的视野半径实现横向的拓宽。
十年前的《东方时空》栏目组,是电视新闻人眼中的“延安”和“深圳”,“象征着阳光灿烂的未来和希望”,“是理想者的天堂”。如今的央视新闻频道对于电视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还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吗?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从历史上看,央视的新闻改革大约以十年为周期。1973年,彩色电视在中国正式试播;1983年,“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点事;1993年,设立早间新闻,《东方时空》开播;2003年,新闻频道成立。又一个十年即将过去,2013年将之,中国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任重道远。
1993年开端的央视新闻改革不是自下而上的,而是自上而下的,是与1992年邓小平南巡在中国掀起的改革潮流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中央的支持,电视新闻语态和栏目形态的变化或许同样会逐渐出现,但“制片人制”“第二用工制”等制度建设方面的改革可能会困难重重。
马克斯·韦伯说:“透过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其背后都有一种时代精神的力量在支撑着,这种精神力量与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内在的渊源”。所以,新一轮的电视新闻改革合适开始,方式如何,电视台决定不了,电视工作者也决定不了。
电视人:十年饮冰 难凉热血
作者:Momomouse 发布时间:2015-11-08 21:40:40
读《十年》
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从大一上学期末一直看到大二上学期初,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虽然读得断断续续,但整本书却坚持读了下来,是书中真实的情节和媒体开拓者的激情让我念念不忘,它是用故事的本身来显示其生动和有趣。
小时候喜欢看电视,家人都叫我“电视迷“,动画片、电视剧、戏曲节目,甚至连电视购物节目我也看得津津有味,因为我觉得屏幕里的人有说有笑特有意思。新闻节目基本不看,觉得电视里的叔叔阿姨太严肃了,而且说的事情我都听不懂,也不好笑,只有在大人们看《新闻联播》时才被强迫看一看新闻。
上了大学后,学了新闻专业,老师推荐了许多书籍,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就在我在图书馆都挑得花了眼时,这本《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吸引了我。那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不知道,这句话会在日后的学习中反复出现,读起来是那么振奋人心。
书的前半部分讲了几个大家都熟悉的节目,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从他们艰难的开始,到摸索前进的道路、寻求发展的方向,到逐渐将节目推上正轨,走向辉煌,发展至巅峰,逐步下滑至平稳。曾经的节目慢慢改版,曾经一起奋斗的人渐渐离去,节目一个又一个,但一代媒体人的历程可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用兵早晨中讲到了编制外人员的问题。他们和编制内的一样工作,甚至他们的工作更为艰难。孙感谢那些背井离乡在北京重新开始集体生活的人们,同时希望做到工作权利和机会平等及待遇平等。他对前来采访的《人民日报》的记者说:“大家都很年轻,对电视有着几乎狂热的追求,否则谁能把休息的睡眠的时间降到极限还毫无怨言呢?“这让我想起假期看得书《红岩》,书中描写了革命前辈身上所焕发出的火热的似红岩浆的爱国情和赤子心,同样地,这份对电视的热情,也令我动容。
移师晚间中,讲到了新闻中心的“创业“,也就是奠定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的基础和雏形。书中提到制作一个15分钟的新闻评论节目,它的宗旨为: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后来节目开播六周年时浓缩为一句”用事实说话“,它就是焦点访谈。这个节目做了很久,是我从小看到大的节目,它大多揭露社会现实,起到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另类实验中讲到了谈话节目,如《实话实说》。书中先提到了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年薪最高的主持人是谈话节目主持人而不是新闻和娱乐节目主持人,这就从侧面证明对谈话节目起成败作用的是主持人的表现,主持人的思维和状态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想想也是,劳累了一天的回家打开电视,想在周末来临之际看个节目好好放松,又怎么乐意电视中的人对你喋喋不休地说教呢?但是主持人崔永元就有这个魅力。他在节目中妙语连珠,嬉笑怒骂,而他的退出就意味着《实话实说》的一个时代的终结。
感悟直播中讲到了香港回归直播,首次尝试直播,出现了诸多失误,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而在澳门回归的直播中电视节目工作者汲取了经验,可谓“澳门拾遗“,弥补了遗憾。同时,提到了”迎接新千年“的大型直播活动,因为首次它参与了全球直播因而显得意义非凡。当天午夜的直播非常成功,跟拍和用长焦镜头拍到的北京大学生高擎火炬迎面跑来的画面,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于震撼。与直播同样具有紧张感和压迫感的就是前方记者的报道,要做到严丝合缝,就像是在压沙求油。这就要求前方记者具有魅力、表达能力和发现能力,同时和主持人保持交互关系,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有话好好说,沉着平稳地说。
新闻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比如天安门广场上“法轮功“者集体自燃事件,这就面临着”发“与”不发“、”早发“还是”晚发“的问题,其实面对的是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与行为。笔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发比不好,早发比晚发好。
意外发现部分中谈到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的问题,书中说明选择了广告盈利模式本身就已经选择了节目形态和节目内容必须是大众化的而不是专业化的,这是因为广告商销售的产品大都面向普通群众,而专业化的电视节目要走付费道路。付费观看,在目前中国,真是有些步履维艰、天方夜谈。而频道细分化、专业化,也无疑对电视人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小时候喜欢看电视只是单纯地觉得它好看,如今看了《十年》,才大概懂了电视节目为何好看。虽然还是弄不懂高大上的新闻节目,但是从书中感受到了电视人的满满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书的最后,作者写道:我至今还觉得,在我们的主流传播文化中,不是缺少好的主张,而是缺少好的表达,特别是具有真情实感和具备创意思想的表达。这是对当前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内容完整(398+)
- 赞(209+)
- 好评多(185+)
- 收费(206+)
- 三星好评(459+)
- 赚了(498+)
下载评价
- 网友 马***偲: ( 2024-12-22 20:43:4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步***青: ( 2024-12-20 01:50:05 )
。。。。。好
- 网友 利***巧: ( 2024-12-16 22:23:0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融***华: ( 2025-01-06 13:00:4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冉***兮: ( 2025-01-01 07:54:55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家***丝: ( 2025-01-03 18:37:00 )
好6666666
- 网友 石***烟: ( 2024-12-16 22:05:46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常***翠: ( 2024-12-24 19:52:4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敖***菡: ( 2025-01-05 23:19:43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堵***洁: ( 2024-12-29 09:29:40 )
好用,支持
- 当代中国的邮电事业(《当代中国》丛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3册幼儿园我来啦幼儿园的一天我爱幼儿园硬壳精装绘本幼儿入园准备适合2岁3岁4岁5岁6岁阅读正版童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剑桥雅思阅读真题训练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2009全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趋势权威试卷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浦东奇迹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紫砂新鉴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人类动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考分数线·黑龙江考生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掌握韩语口语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国通用考级教材·爵士鼓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