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龙门高考专版:理科综合·第二轮热点专题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2006年龙门高考专版:理科综合·第二轮热点专题精美图片
》2006年龙门高考专版:理科综合·第二轮热点专题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06年龙门高考专版:理科综合·第二轮热点专题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191263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10
  • 页数:198
  • 价格:12.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3:02

内容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地被人接受,高考试题已有多个省、市实现自主命题。这将使高考试题更加突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更求,更进一步呈现以“素质+能力”考核的主导,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多元性为特点的新高考命题趋向。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和高考阅卷等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教师和学生手中有一套科学、实用的高考教学辅导书,对于提高高考成绩来说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学科知识的系统化、综合化,为综合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要突出整理知识的“综合脉络”;二是通过对典型试题的解答、评析,促进解题方法的领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三是寻找经典试题、新材料试题,恰到好处地进行训练,这里的关键是所选试题要新,要跟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相吻合。《龙门高考专版(高二轮)》丛书就是紧贴高考冲刺阶段的这些实际情况而精心编写的一套好书。

本丛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理综》《历史》《政治》《地理》《文综》等分册。每个分册都根据新的《考试说明》、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普通高中教材的特点,分成以下三篇:

考点综合:把高考试题中出现密度较大的考点有机地组合成数十个小专题,以这些专题为基点构建知识的综合网络,进行专项点拨,并丁上专题测试。本篇可以有效帮助考生理清科学知识的综合脉络。

高考能力突破:根据学生在高考试题解答中经常出现的解题失误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若干小专题,选取一些思维量较大的能力训练题进行专项点拨、专题测试。本篇突出解题错误矫正,使考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解题速度的目的。

热门题型设计:本篇突出试题的新颖性,突出高考试题变化趋势的预测性。分专题编制多套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新试题,供考生在冲刺阶段进行训练。

本丛书还有以下特点:

一、一线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精心打造,参加本丛书编写的都是长年在重点中学从事高中数学、高考研究、高考阅卷工作的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他们对高考试题变化的大趋势有极强的把握能力,对高考复习中学生身上的各种学习症状把脉精准,对各种渠道的新信息、新材料有很强的敏感性。编写过程中,各位作者都把多年的成功经验、研究心得融入本丛书之中,使本丛书在新一年高考复习中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新要求,新题材,新试题,在各分册编写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了新的高考要求,将各科知识组合成高考专题,从新的角度剖析“综合脉络”,大量选用新题材,“样题点击”和“专题测试”中的试题,除了部分经典试题以外,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新编的或近期才在各渠道中出现的新试题。

三、只讲实效,高考是一次残酷的竞争,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较量,所以在备考复习阶段务求实效。如“高考能力突破”篇中,从考生解答高考题的常见问题入手,帮助考生实实在在地提高高考解题能力;“热门题型设计”篇中所选试题针对性强,可以帮助考生积累高考解题的实战经验。

四、更新升级《龙门高考专版(第二版)》丛书出版以来,得到广大师生的赞扬和喜爱,修订后更会受到读者的钟爱。这次修订除了对疏漏之处做了订正、每道试题加上了详细解答外,我们还认真研究了各省市自主命题的情况,对每块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换上了相当数量的新试题,全套书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升级。


书籍目录:

篇 考点综合

专题1 运动和力

专题2 动量和能量

专题3 振动和波

专题4 热现象

专题5 电场和磁场

专题6 电流和电磁感应

专题7 光和原子

专题8 物理实验

专题9 物理与科技前沿问题

专题10 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11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专题12 化学平衡问题

专题13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专题14 无机物性质的综合应用

专题15 有机物性质的综合应用

专题16 化学实验

专题17 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专题18 化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专题19 细胞与生命活动调节

专题20 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发育

专题21 生物的生殖与遗传变异

专题22 生物与环境

专题23 生物工程

专题24 生物实验

第二篇 高考能力突破

突破1 理解能力

突破2 推理能力

突破3 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突破4 获取知识能力

突破5 分析与综合能力

第三篇 热门题型设计

设计1 信息迁移题

设计2 开放性问题

设计3 联系科技前沿问题

设计4 科学探究

设计5 “一带X”式综合题

设计6 实验设计类综合题

参考答案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地被人接受,高考试题已有多个省、市实现自主命题。这将使高考试题更加突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更求,更进一步呈现以“素质+能力”考核的主导,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多元性为特点的新高考命题趋向。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和高考阅卷等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教师和学生手中有一套科学、实用的高考教学辅导书,对于提高高考成绩来说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学科知识的系统化、综合化,为综合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要突出整理知识的“综合脉络”;二是通过对典型试题的解答、评析,促进解题方法的领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三是寻找经典试题、新材料试题,恰到好处地进行训练,这里的关键是所选试题要新,要跟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相吻合。《龙门高考专版(高二轮)》丛书就是紧贴高考冲刺阶段的这些实际情况而精心编写的一套好书。

本丛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理综》《历史》《政治》《地理》《文综》等分册。每个分册都根据新的《考试说明》、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普通高中教材的特点,分成以下三篇:

考点综合:把高考试题中出现密度较大的考点有机地组合成数十个小专题,以这些专题为基点构建知识的综合网络,进行专项点拨,并丁上专题测试。本篇可以有效帮助考生理清科学知识的综合脉络。

高考能力突破:根据学生在高考试题解答中经常出现的解题失误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若干小专题,选取一些思维量较大的能力训练题进行专项点拨、专题测试。本篇突出解题错误矫正,使考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解题速度的目的。

热门题型设计:本篇突出试题的新颖性,突出高考试题变化趋势的预测性。分专题编制多套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新试题,供考生在冲刺阶段进行训练。

本丛书还有以下特点:

一、一线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精心打造,参加本丛书编写的都是长年在重点中学从事高中数学、高考研究、高考阅卷工作的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他们对高考试题变化的大趋势有极强的把握能力,对高考复习中学生身上的各种学习症状把脉精准,对各种渠道的新信息、新材料有很强的敏感性。编写过程中,各位作者都把多年的成功经验、研究心得融入本丛书之中,使本丛书在新一年高考复习中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新要求,新题材,新试题,在各分册编写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了新的高考要求,将各科知识组合成高考专题,从新的角度剖析“综合脉络”,大量选用新题材,“样题点击”和“专题测试”中的试题,除了部分经典试题以外,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新编的或近期才在各渠道中出现的新试题。

三、只讲实效,高考是一次残酷的竞争,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较量,所以在备考复习阶段务求实效。如“高考能力突破”篇中,从考生解答高考题的常见问题入手,帮助考生实实在在地提高高考解题能力;“热门题型设计”篇中所选试题针对性强,可以帮助考生积累高考解题的实战经验。

四、更新升级《龙门高考专版(第二版)》丛书出版以来,得到广大师生的赞扬和喜爱,修订后更会受到读者的钟爱。这次修订除了对疏漏之处做了订正、每道试题加上了详细解答外,我们还认真研究了各省市自主命题的情况,对每块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换上了相当数量的新试题,全套书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升级。


精彩短评:

  • 作者:骑猫追大鲸 发布时间:2017-02-12 14:47:46

    潜水爱好者必看系列,但文学性实在一般

  • 作者:悬溺 发布时间:2021-07-29 09:26:05

    这是蹭了另一本差不多名字但是书评很差的书的流量吗,闲来读读也不是不可以,鸡汤就鸡汤,咸淡无所谓,这碗我先干了。

  • 作者:年 年 发布时间:2007-10-24 17:07:56

    立志收藏有关Morocco的书XD!

  • 作者:bookbug 发布时间:2016-07-08 17:25:27

    我不得不承认我就是非常喜欢黑色小说,不管是凯恩还是伍尔里奇,就像喜欢Film Noir一样

  • 作者:赵北央 发布时间:2021-11-30 10:03:27

    翻过。

    作者占据了文献,却没有很好地分析运用它,完全是材料的堆砌。

    作为一篇985高校的博士论文,个人认为实在有些差。

  • 作者:奎斯Chris 发布时间:2009-02-10 00:58:09

    第一部最佳,集齐港漫及香港武侠几乎所有人物类型、爱恨情仇、经典冲突。神兵起源相当讲究,画风也细腻华美。第二部开始崩坏,强者太多了,每个都是毁天灭地,从头到尾打作一团,反而实力忽高忽低。


深度书评:

  • 看那么多的心理畅销书,还不如找一本正儿八经的教材认认真真的读一读呢

    作者:伊卡洛斯 发布时间:2011-10-10 01:05:39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组织编写

    第1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1节 绪论

      心理学一般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将二者区分开只有相对意义,因为二者除了研究目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领域、对象、概念、方法等)都是相互交叉的。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

      第1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的任务,是把心理学各项研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所以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分为4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综合,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基础心理学这4方面也可以分为2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人格也称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第2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是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无脊椎动物: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只有感觉;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人类: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关于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3个要点:

              1)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2)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3)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影响,这种影响本身从哇哦不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第3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艾宾浩斯【德】(Ebbinghaus,H)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

       心理学发展初期影响力比较大的心理学派的主要人物:

       1)构造心理学(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内省法,分析意识内容

       2)行为主义(华生):查明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环境决定论)

       3)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学现象,也称之为完形心理学

              4)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建立在詹姆士实用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和出生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人的心理结构分为3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1)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并称为三大学派):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众人人的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吧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当前认知心理学又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把行为水平的研究与相应的大脑神经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深入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

       3)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研究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第4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方法:观察、调查、个案(档案)、实验

    第2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1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一本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许多神经元的轴突聚集在一起组成神经纤维,构成一根神经。外周神经系统就是由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的。它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大量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为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最低级的中枢)和脑,脑又由脑干(脑部最古脑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间脑(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调节、下丘脑:内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低丘脑:调节肌肉张力)、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和端脑构成。

              脑干网状结构由许多散在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其神经纤维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左半球语言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第2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并影响着分娩和乳汁的分泌;垂体前叶:直接影响着生长的速度和生长持续的时间,并影响着其他腺体的活动)、甲状腺(促进机体代谢,增进机体的发育)、胸腺、胰腺、肾上腺(影响有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生殖器腺等组成。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第3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反射、反射弧和反馈;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和第二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这是人所独有的)

              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条件反射的抑制;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相互诱导;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性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第3节 感觉和知觉

      第1单元 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第2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我们把感觉器官对适意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来的刺激强度比值为常数(该常数称为韦伯分数)。

              费希纳定律:在中等强度的刺激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数技术在增长。

      第3单元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人们对暗适应很慢,但是对光适应很快,红光能保护暗适应)

              感觉后象:当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的现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二者可以相互转换,后象的持续时间和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联觉: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红色—温暖,蓝色—清凉)

      第4单元 各种感觉

              视觉:(380~780nm)视细胞层上有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两种视觉神经细胞,色光的混合是相加的混合;颜料的混合是相减的混合,视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明度相同颜色不同就无法分辨了)。

              听觉:(16~2WHz,1K~4KHz最敏感)声音有音调(声波的频率)、响度(振幅)和音色(波形)3种性质。

              嗅觉和味觉:嗅觉难于分类,味觉分为酸甜苦咸4种(其他味道都是这4个混合的结果,而且混合后的味道不是产生了新味道,而是保留了原来参加混合的各种基本味道),舌面不同部位这4种基本味觉刺激感受性不同,味觉的感受性和集体的生理状况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器。

              平衡觉/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运动觉/动觉: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

              内脏感觉/机体觉:饥饿、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和痛的感觉等等。这种感觉的发生通常表示某个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否则感觉很不明显。

              痛觉:遍布全身所有的组织中。内脏痛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皮肤痛性质清楚,定位也准确。痛觉对集体具有保护作用,具有生物学意义,因而也最难于适应。不同人痛觉的感受性区别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系。

      第5单元 知觉概述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长性和理解性。

      第6单元 知觉种类

              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深度)。

              深度知觉可以通过对象的的重叠、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运动视差和眼睛的焦距调节作用来判断,这5个方面通过一只眼睛就可以判断出远近。除此之外。我们的双眼可以通过双眼视轴辐合和双眼视差来提供判断远近的线索。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生物钟可以调节人的进食、起居、活动,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有时候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这称为似动现象(动景现象)。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第4节 记忆

      第1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按照内容可分为形象、情景、情绪、语意/语词—逻辑、动作记忆5种,记忆的过程分为识记(取得)、保持(贮存)和回忆/再现(提取)3种,这是一个完整密切不可分割的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换届记忆都不可能实现。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进程曲线/保持曲线,识记的最初阶段里遗忘的速度很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所以为了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要做到及时的复习。

      第2单元 表象

              表象是在记忆的分类中所讲的形象记忆,包括我们对过去的感知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和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形象。表象的特征包括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放大缩小翻转)和概括性(很初级),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盲人摸象)。

      第3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根据保留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以下3种记忆系统: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图像记忆。把听觉的记忆叫做声像记忆。

                   1.瞬记住信息的方式(编码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

                   2.容量大(9~20bit)但保留时间短(图像0.24~1s,声音1~4s)。

                   3.如果加以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否则立刻消失(遗忘)。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记忆。

                   1.容量有限(7±2);

                   2.视觉听觉和语义更容易记住;

                   3.是瞬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混合加工;

                   4.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记忆。

                   1.容量无论冲种类还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2.编码有语义和形象两类;

                   3.只有当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时,人们有意回忆,这时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被提取到短时记忆,我们因此能够看到这些长时记忆,否则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

                   4.自然的衰退和干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分为首因/首位效应和近因/新近效应)是干扰对记忆效果造成影响的非常明显的例子

    第5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

      第1单元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正是因为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人的思维才能超出感性认识的范围,人能认识到感性认识所不能达到的事物内在规律,因为人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所以人的认识又具有了超脱现实的性质。如果没有这种超脱现实的能力,人的发明创造就不可能产生,思维的最本质特征是用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为分析与综合(基本)、抽象与概括(进阶)4种基本操作方式:

              1)分析: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2)综合:将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3)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征

              4)概括: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用词汇或者其他方式按将这个概念标示出来

      第2单元 思维的种类

              1)思维的形态: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直观形象和表象)和抽象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

              2)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辐合思维(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

              3)思维可否有创造性:再造性思维(已知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独创的方法)

      第3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外延(包含的个体和范围),二者成相反的关系。

              问题解决指面对一个问题,在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的情况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或者可以说,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迁移(已有的只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原型启发(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定势(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面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通用价格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把所有方法都试一遍)和启发式策略(运用已有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达到问题解决)——如遍历子目标、逆向搜索、计划简化等。

      第4单元 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社会现象(伴随社会产生发展和产生发展),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可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其它的(支持思维活动进行,不出声等)称为内部言语(简缩、不完整、速度快),外部言语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不同的语言形式有不同的特点。一方面,言语要借助语言才能实现,离开了语言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而这种方式的交际所能交流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另一方面,语言是在人们相互焦急的社会生活需要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只有发挥了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是或的语言,离开了人们的交际活动,语言也就变成了死的语言,它将被淘汰,所以说,语言和言语相互离不开。由于内部语言很容易导致想问题想的不深、不透、或者思维不够严谨、不够深刻,所以要使内部言语转化成外部言语比较顺利,需要培养思维的严谨和深刻的品质。

              言语活动是大脑皮质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质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机能分工,这些技能部位包括: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损伤将导致表达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损伤将导致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损失将导致失读症)和书写性言语中枢(前回,损伤将导致失写症)。

      第5单元 想像

              想像是在大脑里对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一种思维过程。表象属于记忆的范畴;而想像属于思维的范畴。一方面想像以表象为素材,显现出来的事物来源是现实;另一方面想想又具有创造性,它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又不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想像按其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可分为无意想像(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像,如梦和幻觉)和有意想像(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像),有意想像又可分为创造想像(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像(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标类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像)和幻想(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像)。幻想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附有实现这种愿望的努力,并且有实现的可能,幻想就成了理想,否则就成了空想/妄想。

    第6节 意识与注意

      第1单元 意识概述

              意识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无意识是个体没有觉察到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意识有睡眠和梦(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不确定性)两种特殊状态。意识可能会产生定势,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x

      第2单元 注意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在状态,即心理活动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的这种特点或状态。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一直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既有目的,又无需一直努力的注意(骑自行车)

      第3单元 注意的特征

              1)注意广度/注意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7±2)

              2)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

              3)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

              4)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第7节 需要与动机

      第1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需要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获得性/习得性需要),或者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的分类是相对的,各种需要之间是相互交叉的。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不能进行直接的观察,但可根据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加以推断。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或者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第2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无论从种族发展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他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因而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第8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1单元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观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能够引起心理生理的变化。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它们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但是二者强调的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不同方面,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的过程(脑活动);而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体验和感受),被常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绪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功能。

      第2单元 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2)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3)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4)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情绪有起独特的机制,并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适应环境的独特作用。

      第3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爱就有恨,有紧张就有轻松,有激动就有平静,情绪变化的维度主要由一下4个方面:

              1)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3)强度有强和弱两极

              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第4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

              1)基本情绪:天生的不学就会的,每种基本情绪都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目前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

              2)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愤怒+厌恶+轻蔑=敌意,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焦虑)

              从情绪状态的角度:(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短)

              1)心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2)激情:强烈、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3)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是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叫应激源

              从高级情感角度:

              1)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美感:按照一定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

              3)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4)宗教感

              5)母爱

      第5单元 意志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两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准备阶段时会遇到动机冲突,一般有:双趋式、双避式、趋避式、双重趋避式4种形式。并且意志具有自觉、果断、坚韧和自制4种品质。

    第9节 人格

      第1单元 人格概述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几个特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是人格的倾向性(人格的动力)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的差异)两个方面。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2单元 能力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能力不是知识(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和技能(通过练习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但是和知识技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同时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巩固的程度和多能达到的水平,反过来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作能力、才能和天才;按照能力的结构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照所涉及的领域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按照创造程度划分可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个体能力发展有水平、类型和早晚的差异,而遗传、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发展有一定影响。

              

      第3单元 气质

              气质(脾气、秉性、性情)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类型是由先天形成的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气质的特性包括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和指向性。气质有多血质(血液)、黏液质(粘液)、胆汁质(黄胆汁)、抑郁质(黑胆汁)4种典型的外在表现。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第4单元 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而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又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3个因素组成。

              性格的静态特征:

              1)态度: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2)意志:对自己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

              3)情绪:情绪对个人活动的影响

              4)理智: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独立性和依存性)

              性格的动态结构:上树的静态特征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的。一般来说,性格的态度是性格的核心,而且对社会集体的态度又是最为重要的态度,因为态度直接变现除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同时它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所以在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是,一定要抓住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由此可预见到他的其他性格特征。另外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常常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5单元 人格理论

              1)人格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原始)、自我(现实)、超我(道德)。当三者处于协调站台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状况;当三者发生冲突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导致心理的疾病。

              2)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容格的内-外向类型理论:内向外向,情感思维,感觉知觉(布里格斯·迈尔斯在他基础上加入了维度直觉判断,从而形成了MBTI)

              3)人格特质理论(目前盛行)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AB性格):健康人格6特点——自我扩延、热情交往、安全和自我认同、现实性知觉、自我客观性、一致的人生哲学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PF)

                   3.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EPQ):外倾(Extra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稳定性)、精神质(Psychoticism,倔强性)

                   4.人格五因素模型(NEO人格):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

                   5.威廉·莫尔顿·马斯顿理论(DISC):支配(Dominance)、影响(Influence)、稳健(Steadiness)与服从(Compliance)

    第2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1节 概述

      第1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社会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它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从社会学角度上说,它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与社会环境的理解。总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一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勒温公式:B(行为)=f(P(个体),E(情境)))。而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第2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启蒙)、经验描述(形成)及实证分析(确立),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持续要19世纪上半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康德、卢梭、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达尔文进化论、德国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特点是从描述转向实证,从定性转向定量,从纯理论转向应用(特里普利特、莫德、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墨菲夫妇(实验社会心理学)、勒温)。

      第3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系统性、和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2)调查:访谈、问卷

              3)档案:内容分析

      第4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习论:主张通过学习达到社会交往,学习大致有3种机制——联想、(正负)强化与模仿

              社会交换论:主张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主要通过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这5种方式进行

              符号互动论:主张个人行为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应该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景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个体的工作和姿势等。

              精神分析论:(潜)意识、力必多(性本能)、快乐与现实原则、生(死)本能、本我/自我/超我

    第2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1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以及人类具有的可能社会化遗传特质为社会化提供了基本条件。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有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和参照群体。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分类包括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而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韦前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主要有性(生物)、性别(人格)和性别角色(态度、角色和行为方面的期待)三个方面。社会道德化是个体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包括道德观念与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而且掌握相应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体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使之致效力于本社会的制度,培养爱国意识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爱国意识的发展有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三个阶段。

      第2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根据角色获得方式可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根据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可分为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根据角色的功能可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根据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可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我们个体在社会上的角色扮演过程包括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要素,而当发生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时,就会造成角色失调。

      第3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自我/自我意识/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卡尔·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自我主要有5个层面:物质、心理、社会、理想和反思。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维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和确定期待。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3个阶段:生理(8m~3y)、社会(3~14y)、心理(14~24)。

              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处境地位决定,它是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其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它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它是易变的。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在地位身份中,角色就是由身份决定的行为期待。身份的特点包括客观、主观、多重、稳定、契约。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一种高级需求,包括对成就、优势与自信获得欲望;以及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自尊涉及到: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第3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1单元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人际知觉)以及对自己(自我知觉)的知觉,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社会知觉过程实际上是社会认知过程。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认知者的经验、动机与兴趣和情绪。而经验可以用图式来解释,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图式的主要作用包括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和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而人往往是经验主义的,过去的经验会对其未来认识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

      第2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形成的效应包括首因/近因(第一印象)效应、光环/晕轮(以偏概全)效应和刻板印象(社会适应)。而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会对对象的信息进行整合,主要有加法、平均、加权平均和中心品质四种模式。

              印象管理/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情境,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其常见的管理策略有: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仪表服饰)、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是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以及投人所好。

              印象管理与印象形成的区别是:对认知者来说,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过程施加影响。

      第3单元 归因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行为原因包括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有一个著名的控制点理论,他认为人分为外控者和内控者。

              个体归因时往往因遵循以下主要原则:不变性、折扣、协变(三维理论:刺激客体、行为主体、背景),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信息,如果三者都很高,那就可能做出外部原因的归因,反之则作出内部原因的归因。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和时间因素。

    第4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1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人得动机过程是指人得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然后产生新的需要。社会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指向、维持与调节。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

      第2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人的社会动机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个体的社会动机与他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社会动机主要有以下5种:

              1)亲合动机:亲合起源于依恋,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合的作用包括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而影响亲合的因素包括情境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等。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而高焦虑者的亲合倾向更低。

              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它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成就动机对个体的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社会高度发展有很强的重要性。而成就与抱负息息相关,个体的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的强弱,而抱负水平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同时抱负水平与个体以往的成败水平也有正比关系。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包括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而在培养儿童成就动机是应注意家庭教养方式(自律、和谐、劝告)和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追求成功和成就)。

              3)权力动机:个体都有影响或控制他人其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满足这类需要的心理倾向具有动力性质,而权力欲或权力动机就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权力动机有消极(害怕失去)和积极(竭力谋求)两种,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主要是社会控制的需求(社会生活中的优势地位会使得个体有安全感)和对无能的恐惧(出身卑微的人在获得机会后更容易疯狂地追求权力地位和影响力)两个因素。

              4)侵犯动机:简称侵犯,也称攻击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由伤害行为(言语身体伤害)、侵犯动机(主观意图,也是直接原因)、社会评价(亲社会或反社会以及二者之间)三方面因素构成。侵犯的原因有本能论(性本能、生存本能)、挫折-侵犯学说(侵犯强度和惩罚、挫折有直接关系)和社会学习论(学习是侵犯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学习可以习得侵犯或消除侵犯,侵犯的学习机制是联想、强化和模仿)三种观点。而侵犯的影响因素包括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影响等5个因素。

              5)利他动机: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这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利他的原因有社会生物学和社会规范论两种观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外部因素、利他者心理特征、利他技能三类,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时间压力、理他对象的特点(与利他者相似、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包括心境、内疚、人格(社会责任感、移情、自我监控)。

      第3单元 社交情绪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基本的社交情绪包括:

              1)社交焦虑: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社交焦虑是仅次于抑郁和酗酒外,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

              2)嫉妒:与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嫉妒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3)羞耻: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过多或过少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

              4)内疚: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心的情绪“内核”,会提醒我们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过少或过多都是不健康的。特别是过多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毒药”,会使个体长期生活在压力、紧张和痛苦中。

    第5节 态度

      第1单元 态度形成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它具有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态度的成分一般包括认知(Cognition)、情感(Affection)、行为倾向(Behavior)3个部分,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取向,态度含有行为的倾向性,而二者的关系却比较复杂,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是过去的经验与行为的影响。态度包括工具、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4动能,具有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5个属性。态度通过依从、认同、内化来形成。

              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首先价值观与态度相比,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其次,价值观不像态度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行为意义。它对行为的作用是直接的,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

      第2单元 态度转变

              态度转变设计4个方面的要素,并且每个方面也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传递者/说服者:威信、立场、意图、吸引力

              2)沟通信息:信息诧异、畏惧、信息倾向性、信息的提供方式

              3)目标/接受者: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个体的心理倾向

              4)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

              态度转变理论主要有3个:

              1)海德的平衡理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如果出现不平衡,则倾向于朝平衡转化

              2)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的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失调认知对个体意义越大。失调的认知成分多于协调的认知成分,则认知失调的程度越大。

                   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

                   1.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两方面的认知因素协调

                   2.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

                   3.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3)社会交换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第3单元 态度测量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测谎仪)等。

    第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1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播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大众沟通/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沟通的结构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反馈、障碍、背景等7个要素组成。沟通

  • 欢迎来到通货紧缩的美妙世界

    作者:岂能无怪哉 发布时间:2022-10-30 23:08:45

    在我看来,通货膨胀的概念是一个迷思、一个传说、一个预言,是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谎言。我们今天所经历的,实际上是由创新和自动化驱动的通货紧缩螺旋。这种通货紧缩现象将继续存在,并将继续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在本书中,作者阐述了以下几个观点

    1、世界各地的政府对通货膨胀的统计数据都有极大兴趣,因为价格上涨会激发选民的政治反应。

    因此,政府会尽力对通货膨胀进行衡量。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会简化、概括,甚至有时会伪造或试图采取行动来控制通胀数字

    2、人们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存在严重缺陷。

    在构建一个能够涵盖各类价格并反映整个群体购买习惯的指数时,“简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且其结果注定是充满缺陷的。

    3、从历史上看,所有发行货币的政府都在贬低它们的价值,而货币是监测价格变化的衡量标准

    。金币、银币、锡币、铜币、贝壳、纸币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货币都曾作为这种衡量标准出现,但都因为贬值而淘汰。

    货币是由人类创造的,因此可以被人类控制贬值或升值,使其价值高于或低于市场认为的价值

    ,在买方或卖方眼中也会有所不同。

    在本书中,我们一直使用“通货膨胀”一词来论述,但每次这个词其实都应该使用“货币贬值”来代替。所谓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货币购买力的一种折损。

    4、技术和自动化的进步导致许多商品和服务的成本持续下降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全新的创新产品进入消费舞台,改善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5、以货币计算的收入或消费者的购买力在不断变化

    。尽管一些商品和服务看起来呈现通货膨胀现象,但对比消费者的收入状况而言,这些商品和服务实际上是越来越便宜了。

    综合以上观点,作者认为,通货膨胀的概念是一个迷思、一个传说、一个寓言,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谎言。作者认为我们今天所经历的,实际上是由创新和自动化驱动的通货紧缩螺旋

    历史与通货膨胀

    哈耶克曾经写到:“如果说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关于通货膨胀的历史,我不认为是夸大其词……”。了解关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恶性通货膨胀”等这类信息流的后果,及其对政府、商业和投资的决策会产生何种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在本章中,作者想要探究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统计信息流的影响,以及

    它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误导性

    前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恩在接受BBC某系列节目采访时说:“

    货币的发明是为了解决对其他人的信任问题。但问题是,你能信任发行货币的人吗?

    关于纸币和通货膨胀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更广泛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一种货币能保持其价值。

    这一问题是实际存在的,而在需求出现(或在某些情况下,贪念渐起)时,各类政府都物理抵制扩大货币供应量的诱惑,也愈加深化了这一问题。

    通货膨胀的历史与货币贬值的历史密切相关。度

    量货币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货币不断地被发行它们的政府贬值,我们如何用货币来衡量通货膨胀?有没有可能创造一种供应量固定的货币形式,使其能够保持自身的价值?能否创造出一种不受政府需求影响、人们可以绝对信任的货币,作为财富的来源?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可能尝试是创造所谓的加密货币,以比特币为突出代表。但是即使有了制造加密货币的技术,通过复杂计算或其他不透明操作产生新供应(新货币)的能力,依然使这一技术显得十分不可靠。加密货币相对主权货币的价格波动巨大,亦为其不稳定性埋下了伏笔。

    通货膨胀数据的重要性

    通货膨胀统计数据是世界各地政府和企业所使用的最重要的统计数据之一,它为工资结算、铁路票价、水费、养老金和许多其他与数百万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提供了一项数字基准。事实上可以说,中央银行将其获取的通货膨胀数据放到了几乎至高无上的地位上。因此,只要通胀率数据上升,银行便会提高利率,因为他们相信此举能够降低通货膨胀率。可以说通胀数据几乎具有统治性的力量!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名单,全球有181个国家拥有自己的通货膨胀指数,特别是CPI。但经济学编辑菲利普·奥尔德里克曾在文章中指出,对于一个如此重要的度量数据,人们会认为它经受过非常高质量的测试,但事实并非如此。消费者价格应该能够代表生活成本,但英格兰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却说,这不是一种最好的度量方式,因为其中没有包括住房成本。

    奥尔德里克写道,CPI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人们倾向于购买更便宜的物品作为替代品

    ,而零售折扣商的崛起,导致了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

    丹尼尔·迪马蒂诺·布斯在她的书《忍无可忍》中,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通货膨胀数字的使用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意见。

    Fed Up

    评价人数不足

    Danielle DiMartino Booth / 2017 / Portfolio

    她指出许多重要决定是如何基于通胀数据做出的,以及对某些类别的通货膨胀数据(如“核心”通货膨胀指数)的选择性使用如何导致了错误的决定。“这些价格出现任何上涨迹象都会向消费者发出信号,表明通货膨胀正在加剧。由于忽视了这些趋势,美联储的公信度受到了损害。”

    中央银行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率的度量结果,这也是他们制订货币供应和利率方面关键决策的基础。经济学界的共识是,通货膨胀对健康的经济环境来说是一项必要因素,因为劳动力市场不会立即针对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进行调整,从而使企业能够从较低的实际劳动力成本中获益。因此,中央银行试图通过操纵利率来影响通货膨胀,通过用发行新的货币购买资产来参与市场操作,并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银行扩大贷款,从而增加经济中的信贷供应。当然,这些行动并不总是会按照预期的方式发挥作用。

    各地的政治家和中央银行都会仰仗通胀数据来制定重要决策,而与这类决策相关的措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通货膨胀率度量数字是否正确,绝对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货膨胀是什么

    通货膨胀史一种货币现象,且会因货币发行机构政策的变化,出现极端的波动。

    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家普遍认同这样的观点:当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超过供应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经济学家

    则称:当货币供应过剩时,过剩的货币会导致资产、商品和服务的通货膨胀。

    另有理论

    解释道:通货膨胀是通过国际供应网络传播的。

    还有一种理论

    说:当政府用超额支出和借贷吸收所有的资源时,通货膨胀就随之而来。

    与通货膨胀相关的专家言论如下:

    ★通货膨胀是政府用来向人民征税的工具

    ★通货膨胀被政府用来解决预算赤字和偿还债务

    ★公司通过提高价格来维持盈利

    ★政府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增加产量可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降低通货膨胀来实现

    ★通货膨胀是有害的

    ★必须战胜通货膨胀

    ★人们通过消费支出来抵御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摧毁你的储蓄

    ★通货膨胀是有益的

    ★通货膨胀的成因是货币过多

    ★央行必须控制通货膨胀

    ★央行引发了通货膨胀

    ★企业因预期通货膨胀而提高价格

    ★通货膨胀水平走高与利率上升是一个恶性循环

    ★通货膨胀与政府高债务和低增长有关

    ★预算赤字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由劳动力成本升高而至

    ★价格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只是显示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不是货币数量的增加

    从以上言论可以看出,各方专家对通货膨胀的看法不但非常不同,而且甚至往往是互相矛盾的。

    但大家有一个基本共识,即通货膨胀是一种基于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的度量

    。为简化过程,一个反应价值整体变化的指数被建构出来,而这一指数后来成为价格总体状况的代表。

    多种不同的价格指出被创造出来,但居民消费指数因能够反应物价变化对人口的整体影响,一直是衡量年度价格变化的首要指数

    在定义通货膨胀时,我们必须对围绕这一概念的各种理论进行思考。

    在1973年出版的 Inflation:A Worldwide Disaster 一书中,经济学家兼大学教授欧文·弗里德曼(Irving Friedman)对通货膨胀进行了历史分析。

    欧文·弗里德曼称,由于通胀问题是社会性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考虑社会原因,不能简单地丢给经济学家处理。

    和其他所谓通货膨胀的观察家一样,他认为受通货膨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中最为贫穷的人群

    。这就得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政府必须介入并采取行动。在描述如何度量消费者价格时,欧文·弗里德曼指出这种统计方法的缺陷,因为其只是对消费者支付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的简化测量。但对于不同的消费者而言,不同商品和服务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因此,其价格的权重是不同的。全国各地存在着巨大的消费差异,而“平均价格”并没有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消费经历。

    知名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有这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论,

    反映了我们普遍对通货膨胀是什么,以及它对我们经济造成的实质影响缺乏认知

    。问题是当讨论通货膨胀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顾及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而必须尽可能细致、准确地处理它。基于通胀数据做出的政治决策,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恶性通货膨胀是什么

    恶性通货膨胀没有准确的定义,其原因很简单:当它发生时,所有的衡量标准都变得毫无意义——尽管人们仍然会试图衡量这一状况。可以说这是一类失控的通货膨胀,在此期间,价格会疯狂上涨,远超人们的想象。据估计,20世纪曾发生过50多次恶性通货膨胀事件。……货币主义者会说,当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不相匹配时,就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但也许一种更好的说法是:人们对一种货币完全丧失信心,并试图通过将货币兑换成真正的商品来尽快地摆脱它。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

    纸币供应具有弹性且供应量不断扩大,它总带有经济不稳定和价格上涨的风险。一些经济学家甚至生成,通货膨胀一直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货币价值剧烈降低,以及货币信誉的丧失。……在最坏的情况下,还会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

    没有人真正知道世界上的货币供应量是多少,而加密货币的兴起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难以回答。货币供应量数据由政府(通常是国家央行负责)记录和公布,但这些机构在如何准确度量国内所使用的其他形式货币(如加密货币和数字交易形式货币)方面往往一头雾水。

    度量货币供应量的困难源于货币的不同功能。货币的用途有三种:作为交换的媒介、作为记账单位,以及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由于“货币数量论”的支持者发现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关系的实证,货币量的度量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因此,在寻找一个全面的核算方法时,必须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央行货币(包括现金和央行的存款账户)和商业银行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债务,如支票和储蓄账户)等。

    度量货币供应量的方法从“狭义”到“广义”维度可分为数类。狭义的方法只关注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或最容易用于消费的资产,其中包括实体现金和支票存款。而广义的度量方法除了考虑狭义的货币供应类别外,还包括了所有种类的资产,比如定期存单。

    经济学家们争论的是,如何定义货币能够最有利于政策制定行动的开展,以及什么样的定义最具有重要影响

    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出现使得估测经济系统中的货币量难上加难。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宽松货币”或“紧缩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在20世纪末,经济学家之间盛行的辩论题目是中央银行是否有能力预测应该投入流通的货币数量,以创造特定水平的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在1928年出版的《货币幻觉》一书中,欧文·费雪试图说明,包括美元在内的各种货币的购买力是多么的不稳定。

    货币幻觉

    8.1

    [美] 欧文·费雪 / 2022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他指出,即使在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后,能用美元获取的商品和福利的数量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存在着一种“安全货币幻觉”。

    德特勒夫·施利希特在《纸币体系的瓦解:愚蠢的弹性货币和即将到来的货币崩溃 》一书中说,造成金融系统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无线发型的纸币,而不是黄金等商品货币。

    他说,纸币系统富有弹性,且纸币供应量不断扩大,其本质上是不稳定的,会引发经济混乱。世界各地的纸币支持者都被误导了,这点尤其体现在期望通过加速纸币生产来刺激经济的政策上,此类政策往往会导致灾难的发生

    Paper Money Collapse

    评价人数不足

    Detlev S. Schlichter / 2011 / Wiley

    历史已经证明,商品货币作为一类交换媒介总是合理稳定的,但从价格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使用国家发行的纸币的整个历史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通货膨胀的度量

    构建通货膨胀指数的关键挑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当每天都有新的商品问世时,我们很难确定定义生活成本的含义。现在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相关挑战越来越大。但最大的影响源自CPI低估了购物者从产品质量改善和大量新产品中获得的好处。如果通货膨胀数据是错误的,这不仅意味着政府所做决策的依据是错误的,并且说明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根据错误的数据做出了决定。

    控制与操纵通货膨胀

    对通货膨胀数字施加影响与所有政府的既得利益一致,无论是从吸引外国带块或投资的角度,还是从降低工资要求的角度来看,均是如此。而当政府能够影响这些数字的编制时,操纵数据的诱惑便始终存在。

    简单而具有政治吸引力的菲利普斯理论被世界各国欣然接纳,“通货膨胀目标制”也应运而生,成为对政府而言及其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的假设是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利率来影响通货膨胀,从而减少失业状况,因此,在政治上颇受欢迎。

    1998年,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将价格稳定的概念定义为通货膨胀率地狱2%。从那以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便以2%作为通胀目标的标准。

    政治家们坚持认为2%的通胀目标对经济有利,而其他任何数字都会带来危险。然而没有证据表明实际情况如他们所想。

    通货紧缩的奇妙世界

    通货紧缩是指价格下降而非上升的情况,与通货膨胀恰恰相反。这是许多经济学家非常担心的现象,他们认为价格下降会破坏经济增长,使偿还债务的困难加剧,并导致消费者因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下降而推迟消费。

    许多著名作家和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也持有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货币政策无法控制通货紧缩

    ★应该尽量避免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对债权人和房产所有者有好处

    ★技术进步引发了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对借贷人不利

    ★通货紧缩是货币供应和信贷的减少

    ★中央银行造成了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力增加引起的

    ★人们应该接受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有害的

    ★通货紧缩是有益的

    担心通货紧缩的人们往往没有认识到生产力造成的影响。生产力是收入增加和经济普遍增长的一个关键特征。近年来,最令人惊讶的一项发展成就就是,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知识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速度大大加速了。技术的进步使一些领域的价格急剧下降。

    通过将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与购买这些商品和服务所需费用占实际收入的百分比联系起来,本书作者试图证明,

    实际上,我们正处在一个通货紧缩的世界,也就是说,物价与收入之比正在下降

    。技术进步、创新和更有效的生产和分销环节,使得许多商品的价格降低。

    社会发展为我们打造了一个通货紧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长足改善。通货紧缩不是经济放缓的标志,而是标志着创新、自动化和生产改进到达了空前水平

    结论

    本书旨在帮助破解通货膨胀的迷思,并为未来制定通货膨胀政策提供一些思考空间,这些政策正在对遍布世界各地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有必要对通货膨胀目标的神圣地位提出质疑,并重新思考我们长期以来几乎盲目遵循的方法。

    通货膨胀率的增长并不是孤立的。工资和收入也一直在增长,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工资的增长速度更快。相对于收入而言,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并没有上升,相反,其价格实际上已经下降了,并会继续维持下降的趋势。人们现在的生活比过去更好。

    创新和自动化推动了生产力提高和价格降低,人们的收入超过了他们所需要购买的东西和需要获得的服务的价格,这些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这种通货紧缩现象将继续存在,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差评少(500+)
  • 引人入胜(454+)
  • azw3(660+)
  • mobi(372+)
  • 赞(133+)
  • 无颠倒(436+)
  • 好评(542+)
  • txt(463+)
  • 已买(652+)
  • 全格式(498+)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烟: ( 2025-01-09 09:25:2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郗***兰: ( 2025-01-07 17:11:20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薛***玉: ( 2024-12-11 19:11:00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汪***豪: ( 2024-12-21 06:27:5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步***青: ( 2025-01-04 12:59:52 )

    。。。。。好

  • 网友 芮***枫: ( 2024-12-18 18:10:04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沈***松: ( 2024-12-18 17:45:33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曾***玉: ( 2025-01-09 01:36:3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詹***萍: ( 2025-01-06 09:20:55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