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自卑与超越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改善自身处境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追求优越感的原动力。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首创“自卑情结”一词,阐述了自卑感的行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教导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从而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常常会与自卑的人打交道。尤其在中国,对孩子的教育有太多的与“隔壁家小明”的比较和追求完美的倾向。“人比人,气死人”,因此造就了大量的自卑和自恋的人(其本质还是自卑)。因此,阿德勒这本对于自卑以及超越自卑的著作,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阿德勒在这本著作里希望个体能直面自己的自卑并超越之,同时,走向关系,拥有社会兴趣,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只是将生活局限于狭隘的自身。在竞争激烈、内卷加剧、自卑感充斥和个人主义价值观蔓延的当今社会,即便这本书的成书年代那么久远,这些视角依然是很有启发性和应用性的。
——叶斌(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督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总监 上海闻殊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夜晚,电台,在倾听那些来电者的愤怒、难过、委屈和失望时,你总能感受到当事人不快乐的情绪背后,所隐藏着的自卑的声音: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珍惜的……无论这些声音是怎样通过原生家庭或者是成长过程里遇见的人和事反映在TA的记忆里,此刻都已经镌刻在TA对自己的认知里,变成自己生命里的症结,痛苦难耐。
我感受到来电者的伤痛,却苦于找不到可以有效帮助到他们的工具,直到多年前读到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他用直白平实的语言,拉着你看向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本能回避或者无法觉察的自卑和伤疤,带领着你在个体、家庭、社会等各种关系中,寻求着与自我和解,继而超越成长的路径。
现在,每当有人问我:有没有什么书可以让自己在荒袤的心灵沙漠中,觅得通往绿洲的道路?我会说,去看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吧,或许这本书能助你一臂之力。
——梦晓(情感类心理夜话节目主持人 上海心理康复协会理事、专家组成员 24小时心理支持情绪减压平台创始人)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生活的意义
不同的人,会赋予生活不同的意义,每个人所赋予的意义中,或多或少都有错误。谁也无法掌握生活的终极意义,而且我们还可以说,任何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意义,都不会百分之百错误。所有的意义,都位于全对和全错这两个极端之间。
第二章身体与心智
从生命之初开始,直到生命终结,心智和身体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作为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互相合作。心智如同发动机,带动着它在身体中能够发现的所有潜能,帮助身体寻找能够征服困难的安全位置。在每个身体动作、每个表征、每种症状里,我们都能看出心智的目标。
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
一定程度上,我们所有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有希望改善的某种处境。如果能保持勇气,那我们就会用唯一直接、务实、令人满意的方法——改善处境——去努力消除自卑感。没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我们所陷入的紧张状态,会迫使我们采取行动。
第四章早期记忆
早期记忆尤其重要。首先,早期记忆中有生活方式最初的源头和最直接的表征。我们能据此判断某个孩子被溺爱还是被忽视,接受了多少与他人合作的训练,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合作,面对过什么样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第五章梦
人人都会做梦,但明白其意义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其实是很令人惊讶的,因为梦毕竟是人类心智的普遍活动。人类一直对梦感兴趣,一直希望理解梦的意义。很多人觉得,他们的梦有深刻的含义,觉得梦奇怪而重要。
第六章家庭影响
与孩子的斗争,永远是失败的斗争:永远不可能通过斗争,逼迫或争取孩子进行合作。在这样的斗争中,最弱的人总是最终的胜利者。如果我们所要求的东西,他拒绝给我们,那么这个东西是不可能用强制的方法获得的。如果我们认识到通过强制的力量不可能赢得合作和爱,那这个世界上要省却很多无用的努力,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矛盾。
第七章学校影响
学校老师的任务是发现孩子们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他们发现,有些孩子为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做好了准备,他们在家里已经受到过训练,对其他人有兴趣。有些孩子则没有准备好,如果个体面对问题却又没做好准备,那他就会犹豫、退缩。
第八章青春期
父母越要证明他还是个孩子,孩子就越要对抗,以证明自己是大人。在这样的斗争中,慢慢形成了一种对抗的态度。这时候,我们就有了典型的“青春期逆反”。
第九章犯罪及其预防
罪犯之所以不同,不在于他的努力程度,而在于他的努力方向。如果我们明白,他之所以朝那个方向努力,是因为他没有理解社会生活的要求、不关注他的同类,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行动容易理解了。
第十章职业
有些人试图逃避职业问题,不工作,或者去做人类共同利益之外的事情。但是,我们总会发现,他们躲开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索取同类的支持。他们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靠着他人的劳动而过活,自己却不作出贡献。
第十一章人与同类
人类最古老的努力,就是加入同类的大军。正是因为对同类的兴趣,我们这个物种才取得了进步。在家庭的组织中,对他人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发现自人类有史以来,就有在家庭中聚集的倾向。
第十二章爱情和婚姻
爱情,以及爱情的完成形态——婚姻,是对一位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表现在身体吸引、志同道合、生儿育女等方面。很容易看出,爱情和婚姻是合作的一种形式,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福祉,也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作者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没有勇气改变现状,用自欺的方式麻痹自己。
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摒开不谈。自卑者限制自身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在困难面前犹疑、彷徨甚至退却。
获取优越感而不是改进情境。
他们隐藏起来而不为人所见的,则是超越一切、好高骛远的目标,和不惜任何代价以凌驾别人的决心。
一个人如果不敢在外界随心所欲地应付其爱情问题,他便无法成功地解决此问题。由于他的不安全感,他从未把他的兴趣扩展至他最熟悉的少数几个人之外。他怕跟别人相处时,他就不能再依照他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受的教养告诉他:自己的愿望是有天生就被实现的权利的,而他们也从不知道:他们能凭自己的努力,在家庭的范围之外,赢取温暖和爱情。
在任何孩子身上,我们都可能造成奥迪普斯情结。我们所需要的,是让他的母亲宠惯他,不准他把兴趣扩展至别人身上,并要他的父亲对他冷漠而不关心。
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那么他一定会走向悲观之途,并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
只有合作的人才会作出充满希望及贡献良多的奋斗,才能真正增进我们的共同情境。
神经病患者在开始奋斗时,就已受到阻碍,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始终留在很低水准,困难会相对的增大。
正常人在特定方向的努力被阻挠后,他能找到新的门路,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钻牛角尖。”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就无路可走了。“
每一个问题儿童,每一个神经病患者,每一个酗酒者、罪犯或性变态者,都采取了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他们认为是有约的地位。他们不可能抨击自己的病症,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目标,就应该有这样的病症。
目标一改变,心灵的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他不必再用旧有的习惯和态度。适合于新目标的态度会取代之。
有许多人在卷入爱的漩涡时,都觉得自己很软弱。在某些方面看来,他们是对...
所谓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
每一个神经病患者多多少少都会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及跟整个情境的接触。他想要和生活中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保持距离,并将自己局限于他觉得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以此方式,他为自己筑起了一座窄小的城堡,关上门窗并远隔清风、阳光和新鲜空气,虚度一生。至于他是用怒吼、呵斥或是用低声下气来统治他的领域,则是视他的经验而定。如他会在他试过的各种方法里,选出能够最有成效地达成其目标的一种。有时间,他如果对某一种方法觉得不满意,他也会试用另一种。然而,不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目标却是一样的——获取优越感,而不是努力改进其情境。
没有哪一个人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已经接近能够完全控制其环境的最终目标。生命太短,我们的躯体也太软弱,可是生活的问题却不断地要求更丰硕及更完善的答案。我们不停地提出我们的答案,然而,我们却绝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无论如何,奋斗总是要继续下去的,但是,只有合作的人才能真正地增进我们的共同的情境。
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主要是由我们的缺乏肯定性而来。
事实上,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挠时,他便能另外找寻新的门路。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就走投无路了。”
他们不可能抨击自己的病症,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目标,就应该有这样的病症。
有许多人在被卷入爱的漩涡时,都觉得自己很软弱。在某些方面看来,他们是不错的。只有优越感目标为“我决不能软弱,我决不能让大家知道我的底细”的人,才会躲开爱情的相互依赖关系,造成始终无法接受爱情的后果。你常常能注意到:当他们觉得有陷入爱情的危险时,他们便会把这种情况弄糟。他们会讥笑、嘲讽、并揶揄可能使他们陷入危险的人。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帮助这些用错误方法来追求优越感的人呢?追求优越感是每个人的共性。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便能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表示理...
所有被宠坏的孩子都会害怕某些东西,他们用他们的害怕来吸引注意,结果就使这种情绪成为他们生活样式的一部分。他们利用它来获得和母亲重新紧密联系的目标。胆小的孩子一定是被宠惯的孩子,而且他还想继续受宠。
有时,这些被宠坏的孩子会害梦魇,并且在睡眠中大哭出声。这是一种众所皆知的病征,但是只要睡眠被认为是和清醒互相对立的状态,它就不可能被了解。然而,这是错误的,睡眠和清醒并不互相对立,他们是同一种东西的变异。在他的梦里,孩子行为的方式和他清醒时大致是相同的。他想改变情境使之符合自己利益的目标影响了他的整个身体和心灵,在经过训练和积累经验之后,他会找出达到其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即使在他睡眠的思想中,和他目标符合一致的影像和记忆也会进入他的心灵。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在几次经验之后会发现,如果他想再和母亲在一起,能够吓坏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有用的。即使他们长大了,被宠坏的孩子仍然会保存他们那充满焦虑的梦。在梦中被吓坏是获取注意的工具,现在它已经成了机械式的习惯。
比如,那些弱小的孩子发现眼泪可以帮助他达到目的,于是,他便会无缘无故地哭,爱流泪的孩子长大成年后,多半是性情优郁的人。眼泪和抱怨有一个别致的称谓——“水性的力量”。这干扰合作、支配他人的一枚重磅武器。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孩子与那些饱受斯凌、怀有负罪感的孩子一样,有非常明显的自卑情结,他们愿意毫无遮拦地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承认他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而实际上,在他们内心深处则隐藏着他想陵驾他人之上独霸天下的欲望。而那些喜欢吹嘘、好大喜功的孩子,表现给别人的是一种优越感,其实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他的行为,而不被他的表面迷感,就可以发现他们嘴上不承认的自卑情结。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职业、交际和两性这三个问题
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一员,梦想着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在对待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时,从不寻求他人的帮助,对于社会缺乏兴趣和安全感。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改善自身处境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追求优越感的原动力。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首创“自卑情结”一词,阐述了自卑感的行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教导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从而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常常会与自卑的人打交道。尤其在中国,对孩子的教育有太多的与“隔壁家小明”的比较和追求完美的倾向。“人比人,气死人”,因此造就了大量的自卑和自恋的人(其本质还是自卑)。因此,阿德勒这本对于自卑以及超越自卑的著作,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阿德勒在这本著作里希望个体能直面自己的自卑并超越之,同时,走向关系,拥有社会兴趣,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只是将生活局限于狭隘的自身。在竞争激烈、内卷加剧、自卑感充斥和个人主义价值观蔓延的当今社会,即便这本书的成书年代那么久远,这些视角依然是很有启发性和应用性的。
——叶斌(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督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总监 上海闻殊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夜晚,电台,在倾听那些来电者的愤怒、难过、委屈和失望时,你总能感受到当事人不快乐的情绪背后,所隐藏着的自卑的声音: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珍惜的……无论这些声音是怎样通过原生家庭或者是成长过程里遇见的人和事反映在TA的记忆里,此刻都已经镌刻在TA对自己的认知里,变成自己生命里的症结,痛苦难耐。
我感受到来电者的伤痛,却苦于找不到可以有效帮助到他们的工具,直到多年前读到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他用直白平实的语言,拉着你看向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本能回避或者无法觉察的自卑和伤疤,带领着你在个体、家庭、社会等各种关系中,寻求着与自我和解,继而超越成长的路径。
现在,每当有人问我:有没有什么书可以让自己在荒袤的心灵沙漠中,觅得通往绿洲的道路?我会说,去看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吧,或许这本书能助你一臂之力。
——梦晓(情感类心理夜话节目主持人 上海心理康复协会理事、专家组成员 24小时心理支持情绪减压平台创始人)
精彩短评:
作者:海边的卡夫卡 发布时间:2023-03-10 15:24:20
如果你觉得呼吁人们去爱是一种鸡汤,你觉得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只在于取悦自己,你觉得自己身上的顽疾完全不可治愈,你觉得其他人只是你的工具和手段,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读。
作者:是冰冰吖 发布时间:2013-08-18 23:10:36
偶尔换换口味看书也挺有意思〜
作者:乔依 发布时间:2023-12-06 13:22:34
合作 利他 找到自身价值感 从而超越自己 超越自卑 也是一种视角
作者:米菲 发布时间:2023-11-04 10:40:49
对于阿德勒的思想,我个人认为走向合作,走向开放的大方向没有错。但他的世界像数学一样,简化成公式一般的推理和演算,太僵化,没有弹性。
作者:小小c 发布时间:2024-02-18 18:32:42
做根有用的韭菜
作者:阿北Noah 发布时间:2023-08-19 01:29:54
自卑构建的窄小密室,可以借着自卑阻挡外界并获得优越肯定,甚至可以遁入自杀的边缘来逃避一切困难,将问题彻底抛出,悬置状态来获得虚幻的超越感。思绪终究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现实超越也从不诞生于自言自语,得承认并行动,不断地走向下一个确定性的短暂停靠点,才能压住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
深度书评:
自尊与自卑——混乱中的难兄难弟
作者:yupei 发布时间:2009-02-05 13:45:12
其实这是读书笔记作业的摘录。。。
这里只是谈一谈我看过此书后的感受和反思。
心史老师说,很多学心理的不是想弄清楚整个人类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也不是想纠结于感觉知觉记忆这些实验内容,而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说得没错,至少我选择心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对自己有疑问。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自卑的,优柔寡断、临阵退缩的事在我身上都发生过。我害怕失败,害怕当众讲话,所以越发沉默,越发犹疑。朋友说我谨慎,我却知道这是没自信没激情,恶性循环。尽管我努力改变,想用变得更开朗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自卑总是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错失机会。但根据阿德勒的看法,培养对外界而非自身的兴趣、合作和社会化的能力,确实是超越自卑的好方法。
阿德勒说自卑有三个最主要的来源:身体缺陷、娇纵和忽略。虽然阿德勒提出这三个原因也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但无可否认,这三点至少是造成自卑的原因的一部分。前两个对我来说不符合,最后一个有可能。幼儿园本应上大班那年,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我没有学可上,而爸妈都上班,于是我一个人待在家里,这可能就是“忽略”。我很庆幸父母关系很好,家庭相处融洽,所以我没有变成神经症。我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人在家看某个京剧的连环画,看到一个在城墙上防守的将军之类的人自刎,被吓到,愣了好久。可能因为这件事,我从小就对死亡很畏惧,甚至曾大哭着跟爸爸说“我不想死”。阿德勒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我也是,但现在还没能克服。他还说,在面临困难时,退缩的最彻底表现就是自杀。我是不会自杀的,可能因为我怕死,但更重要的是,我明白我对父母的重要和自己的责任,自杀在我心中是最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会承担已有的责任,但对于需要争取的东西就会犹豫退缩,尤其是要面试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害怕当众说话是为什么,而且似乎从小学开始,随着年岁增大,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直到高中我有意纠正才稍稍有点好转。如果是因为我父母的社交圈就很窄(因为我爸是个不喜欢社交的人),那为什么小学之前没有这种情况?我觉得还是因为自卑,并且害怕失败。
其实这是个悖论。照理说高自尊并且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的人,才会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贬低其难度、降低努力来给失败找借口,让自己好受点。而我很不幸的符合上述描述。高中之前,我学习并不算刻苦,每晚十点半之前睡觉绝不熬夜,甚至初三了都还每天看电视看小说,但由于初中知识较简单,我的成绩居然很好。上了高中,这套学习方法显然不再适用,但我的改变仅体现在将睡觉时间推迟到十二点之前,还有由于住读,将看电视换成了每周回家上网。可能是基础较好或运气不错,成绩虽没有初中好但也过得去,偶尔还能一鸣惊人,就如某个无聊测验的结果所说,“段誉”式学习,不刻苦钻研,涉猎广而不深,关键时刻发挥不稳定。其间我对成绩持不太看重的态度,虽然心里还是会着急,但就是不够努力,似乎潜意识里觉得如果努力但得不到好成绩是重大失败,不太努力而得到这种成绩就不那么难受。但我又是一个自卑的人,难道自卑和高自尊能同时存在?
其实我认为,自卑和高自尊本质上是相通的。自尊的定义现在依然很混乱,比较受人接受的自尊是自我能力和自我喜欢的整合,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但我觉得这不确切,因为个体对自我形象的感觉也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个高低维度来说明。比如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但不太能接受个人不足之处,那么这到底是高还是低?各个维度可以加权吗?至今没人能回答。表现出高自尊的人可能是因为自卑而用自信的肢体语言来掩饰,表现得不怎么出众的人也可能对自己很满意以至于不需要用争取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我认为区别只在于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是否让自己满意的关注程度的强弱,即:有人很在乎自己的能力如何,有多少有缺点;而有的人却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对自身是否称得上优秀不太在意。用现在的理论来看,前者自卑所以很想摆脱自卑而很在意自己对自己评价,后者不自卑所以对自身关注较少。所以,阿德勒说将注意力投向社会和他人以超越自卑,是个非常明智的命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作者:Lena 发布时间:2012-01-26 18:21:28
什么是自卑?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在此书给出的定义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
人类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常常希望我们能对目前的地位进行改进,这种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自卑感。在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能通过这种心态的驱使改造环境、改善自己,从而获得安全感、建立优越感。这也是人类这个物种生存和进步的主线。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为了摆脱自卑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和错误的目标,问题就随之而来。当人们在职业、社会、性这三个生活的主要方面频频遭遇问题,他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自卑的人格气质。
异常是怎么出现的?作者认为在四五岁之前,人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她解释周遭事物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作者将器官缺陷、被娇纵、被忽视归纳为儿童时期最容易碰到的三种问题。存在以上问题的儿童,他们在早期获得安全感优越感的方式可能是强调自己的身体缺陷、依赖他人的肯定、哭闹淘气以引起他人注意等等,缺乏通过自己正常的努力或是通过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和互助合作来达到目的的成功经验,并更容易感受到挫败。结果在之后的生活中,错误的行为-目的环路不断被强化、放大。
如何超越自卑?作者是从教育者和治疗者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的。作者否定了遗传或者性压抑决定性格的观念,认为自卑是有希望被纠正的。简而言之,人们需要判断哪些行为其实是自卑的表现,患者的潜在愿望是什么,患者的哪些早期经验造成了现在一种错误的反馈模式,然后向患者指出错误所在,鼓励其建立正确的反馈模式——即作者通篇强调的“合作”,以达到一种利人利己的普世价值。
具体而言,他强调母亲在养育孩子的关键作用:第一步,母亲爱护孩子,让孩子与外界建立一种初步的、积极的联系;第二步,母亲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父亲身上,引入另外一个合作的角色;第三步,母亲引导孩子进一步扩大社会接触。然而作者也认为比教导父母可行性更强的是对教师进行指导,鼓励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判断孩子的真正需求,与家庭合作加以引导。
该书观点对我自己的启示:
第一,我的自卑。其实我记忆中的童年经历没有明显的归类。最初两三年父母因为工作忙,可能有忽视的因素,但即使有影响也是非常潜意识的影响。作为独生子女更有可能属于“被娇纵”的类型,过度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在小学时代学习和人缘都不错,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明显,只是有时候在新的群体中(比如和父母同事、同学的孩子在一起玩)没有得到话语权时会表现得特别孤僻、不合作。进入佼佼者汇集的初中以后,彻底失去了中心地位,自卑感明显凸现,具体表现在习惯于很低的自我评价,不喜欢和人缘很好的人交朋友,当他人表示肯定(比如我擅长的科目)自己才会报以加倍的努力。遗留到现在的问题在于:习惯自我否定,寄希望于他人的反复肯定;习惯要么在一个群体中做主心骨,要么完全漠不关心;习惯被控制,当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就会无所适从。我需要更好地认清自己,判断哪些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无需强求,哪些是我逃避问题的方式应该矫正。
第二,拖延症相关。人们通过懒惰和拖延,拒绝“通过努力有质量地完成工作”的行为模式,避免“努力后仍然失败”的可能,从而获得安全感。我曾经一度认为赶工比提前准备是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然而我的拖延症在最近两年从习惯赶工恶化到完全无法完成重要任务的境地,说明这必须调整。通过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评估、把任务拆分、具体的时间规划、短周期多次自我评价及肯定,可能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第三,怎样坚持对目标的追求?当目标带来的动力大于障碍带来的阻力,人才会产生前进的愿望。所以在长期计划的执行中,我需要不断强调目标达成可以带来的正面感受。
总而言之,人人都自卑,人人都需要安全感优越感,但是实现的方式各自不同。克服自卑乃至超越自卑不会靠一句心灵鸡汤轻松解决,但的确可以通过不断强化积极的心理行为模式,积累成功经验,让自己的感觉更愉悦,更有效地达成自己的意愿。当自己的某种习惯已经造成困扰,不妨问问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不能通过别的方式来解决,相信自己,相信外界的善意。然后去做,去证明。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图文清晰(250+)
- 目录完整(392+)
- 超值(440+)
- 种类多(322+)
- 收费(504+)
- 下载速度快(205+)
- 值得购买(583+)
- 赞(176+)
下载评价
- 网友 陈***秋: ( 2024-12-10 18:43:00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宫***玉: ( 2024-12-12 17:21:51 )
我说完了。
- 网友 曹***雯: ( 2025-01-02 11:52:5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田***珊: ( 2024-12-16 07:12:18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融***华: ( 2025-01-08 12:39:3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习***蓉: ( 2024-12-26 10:21:00 )
品相完美
- 网友 扈***洁: ( 2024-12-20 01:25:4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步***青: ( 2024-12-19 14:42:00 )
。。。。。好
- 网友 养***秋: ( 2024-12-20 21:39:12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师***怀: ( 2024-12-22 23:50:0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全新正版图书 图解女装制板与缝何歆化学工业出版社9787122379795 女服服装量裁图解女服服装缝制图普通大众人天图书专营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灌篮高手 新装再编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787504747648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刺绣集萃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进口原版 假一罚万】【当天发】【官方原版全新塑封当天发货】INK The Art of Tattoo 当代设计 刺青纹身图案 纹身刺青图案艺术画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考研英语(一)历年真题深度精解:试卷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In the Night Garden: Nice and Quiet [Board Book]花园宝宝故事书 ISBN 9781405906739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报关员考试分章练习与模拟试题(上册)(2007)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Flashback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史记今注(共4册)(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