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三书: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故宫与皇家生活(典藏函盒版,共三册,随书赠三件故宫主题文创)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故宫三书: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故宫与皇家生活(典藏函盒版,共三册,随书赠三件故宫主题文创)精美图片
》故宫三书: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故宫与皇家生活(典藏函盒版,共三册,随书赠三件故宫主题文创)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故宫三书: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故宫与皇家生活(典藏函盒版,共三册,随书赠三件故宫主题文创)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984257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1
  • 页数:332
  • 价格:414.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0:01

寄语:

正版现货


内容简介:

“故宫三书”是一套关于故宫建筑、馆藏国宝、皇家生活的经典读本,是1980年代集故宫各部门权威之力,用一流的解说团队和珍贵的一手资料打造的经典之作,由《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故宫与皇家生活》组成。这套书全面揭开六百年紫禁城建筑的隐秘角落,精心遴选故宫九十多万件藏品中的一百件珍品,全景披露三百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是一套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精深之作。

《紫禁城宫殿》分四大部分将紫禁城内所有形式的建筑一一解剖,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形式(宫殿、坛庙、园林、住宅等),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风水、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成此一本古建筑百科全书。

《故宫国宝100件》从故宫博物院馆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挑选出100件,所涉年代上至商周,下迄明清,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精彩的解说,内容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图片细节丰富,角度独特,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

“故宫三书”是一套关于故宫建筑、馆藏国宝、皇家生活的经典读本,是1980年代集故宫各部门权威之力,用一流的解说团队和珍贵的一手资料打造的经典之作,由《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故宫与皇家生活》组成。这套书全面揭开六百年紫禁城建筑的隐秘角落,精心遴选故宫九十多万件藏品中的一百件珍品,全景披露三百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是一套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精深之作。

《紫禁城宫殿》分四大部分将紫禁城内所有形式的建筑一一解剖,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形式(宫殿、坛庙、园林、住宅等),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风水、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成此一本古建筑百科全书。

《故宫国宝100件》从故宫博物院馆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挑选出100件,所涉年代上至商周,下迄明清,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精彩的解说,内容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图片细节丰富,角度独特,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

《故宫与皇家生活》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存的大量皇家生活用品、珍贵文物和历史文献,结合现存宫殿布置,将清宫生活中大至典礼、政务、武备、巡狩等政治活动,小至起居、服用、游乐等日常细节,甚至宫中的习俗信仰,均作全面而彻底的介绍,为读者全方位还原清朝宫廷生活,使读者对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帝制和皇室生活状况有一个具体而微的认识。


书籍目录:

《紫禁城宫殿》

1紫禁城宫殿的营建及其艺术

建筑沿革 002

施工准备 006

施工过程与著名匠师 010

建筑艺术 014

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现 016

2紫禁城主要建筑

城池 022

外朝 036

内廷 064

园林 106

戏台 144

佛堂、道场及其他祭祀建筑 158

《紫禁城宫殿》

1紫禁城宫殿的营建及其艺术

建筑沿革 002

施工准备 006

施工过程与著名匠师 010

建筑艺术 014

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现 016

2紫禁城主要建筑

城池 022

外朝 036

内廷 064

园林 106

戏台 144

佛堂、道场及其他祭祀建筑 158

书房、藏书楼 176

衙署及其他 184

3建筑结构与装饰

台基、栏杆 192

梁架 204

斗拱 214

屋面装饰 220

内外檐装修 230

藻井、天花 246

彩画 262

琉璃装饰 282

4其他设施

桥梁涵洞 294

给水排水 300

御寒防暑 306

照明 310

附录

紫禁城宫殿建筑大事年表 318

紫禁城宫殿建筑术语表 324

主要参考文献 327

 

《故宫国宝100件》

 

1青铜器 001

2书画 026

3陶瓷 185

4工艺美术 222

5织绣 270

名词索引 300

 

《故宫与皇家生活》

 

1典礼政务

五礼 002

登极大典 004

卤簿 014

乐队 020

日常政务 032

2起居服用

内廷布局 048

东、西六宫 056

服制 076

膳食 090

服药 096

宫仆事务 102

3武备巡狩

骑射传统 108

宫廷防卫 114

特殊兵种 118

大阅行围 120

巡幸 124

大狩 140

4文化宫俗

文武兼修 148

诗文书画 154

看戏 170

节令人事 176

祭祀礼仪 204

5游玩行乐

皇家园林 234

离宫别苑 244

附录

清代皇帝年表 266

清代皇后年表 270

主要参考书目 276

 

媒体评论

说起这三部书出版的过程。真是 “白头宫女话当年”,沉淀的当年人事,一下子浮翩沓至。逝者怀之,生者念之 ;何况,此三书是本人编辑出版生涯初出茅庐的作品,书出版的成功,坚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编辑出版理念和方向。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百废待兴,故宫三书,无论在主题立意,内容构想、照片质量、装帧印制,中外市场的销售、以至文化传播的影响,自是其中的典范,始能历久不衰。

——陈万雄

说起这三部书出版的过程。真是 “白头宫女话当年”,沉淀的当年人事,一下子浮翩沓至。逝者怀之,生者念之 ;何况,此三书是本人编辑出版生涯初出茅庐的作品,书出版的成功,坚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编辑出版理念和方向。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百废待兴,故宫三书,无论在主题立意,内容构想、照片质量、装帧印制,中外市场的销售、以至文化传播的影响,自是其中的典范,始能历久不衰。

——陈万雄

 

一部书稿,过了这么多年,还在重版,而且隆重推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随着社会发展,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的编排设计方式已经不太适合了。此次新版的特点就是编排设计现代化,凸显原版书本身就有的雅俗共赏的追求——对文字重新进行梳理分层,更紧密地和图片咬合在一起 ;能抠图的图片尽量抠图,白背景,突出每一张图片的主旨 ;放大细节,放到超出实物尺寸的地步,给读者以冲击力 ;取消习惯的左页、右页分开竖向阅读的方式,把左右页合起来当做一个画面,横向排列内容,错落有致,不考虑中缝 ;为此,则需要裸脊装订,如此内页可以完全打开伸平 ;为读者方便,增加许多正文的背景资料,这部分是由编辑完成的……总之是下了功夫,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在线试读

★ 紫禁城宫殿

紫禁城当时的规划有三大特点。,明代北京宫殿是在元大都的基址上营建的。当拟制规划时,规划师们不仅掌握元大都的基本情况,而且十分熟悉地上建筑的情况、水系的来龙去脉以及暗沟的排水高程和坡度,因此在营建新城时得以充分利用原有的遗物,节省了很多工程量。由于紫禁城中缺乏水面,所以把太液池中的水从城垣的西北隅引入,向南回绕,在紫禁城的午门内的一段就是美丽的内金水河,然后从东南方向流出,经菖蒲河、御河和通惠河接通。第二,明代的都城规划吸取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对元大都宫殿布局做了许多改动。元朝的大内正门崇天门(午门)至大都正门丽正门的距离较近,没有北宋汴京宫前天街的那种雄伟深邃的气魄。明代的北京规划遂吸取了宋代汴京宫前“州桥南北是天街”的布局……(建筑沿革P4)

这个设计既符合南京明宫殿后面以万岁山为屏障的雄伟构想,又节省了土方的运输。到了清乾隆年间,在万岁山的五峰之上建起五座玲珑秀丽的亭子,给紫禁城的山屏添了一景。登上景山万春亭极目遥望,可以看到世界上的景象——琉璃瓦顶金光闪烁的“宫殿之海”——紫禁城。(紫禁城宫殿的营建及其艺术P5)

当时运输的办法是将木材滚进山沟,做成木筏,待雨季山洪暴发,将木筏冲入江河,顺流而划行。遇到逆水时,便上岸拉纤。运输木材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运河、通惠河运到北京的神木厂。如浙江省的木材由富春江入大运河,经天津入北运河,再经通惠河入北京;江西省的木材通过赣江入长江;两湖的木材通过湘江与汉水入长江;四川的木材通过嘉陵江与岷江入长江,然后经运河北上,往往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到达。以上这些地区,所产的良材美木多是特等巨材,当时称为神木。经这条渠道的木材由于产地大,货源足,因此从通州张家湾到北京崇文门的通惠河中,大量木材源源不断,依次运入神木厂。二是从山西的桑干河经永定河,把木材运到北京的大木仓。现在北京城内西单稍北的大木仓胡同,就是沿用五百年前为营建宫殿所设木仓的位置而命名的。(施工准备—采木P6)

这次重建竣工后约一百二十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的一天傍晚,雷雨大作,奉天、华盖、谨身殿,文、武楼,左顺、右顺门及午门内外朝房尽毁于雷火。当时由于没有留存这些建筑的图纸档案资料,掌握营缮的工官和工匠们不敢提出修复设计。只有工师徐杲和雷礼,凭着他们的精湛技艺和经验,根据灾后废墟情况,拟出修复方案。(施工过程P12)

★ 紫禁城宫殿

紫禁城当时的规划有三大特点。,明代北京宫殿是在元大都的基址上营建的。当拟制规划时,规划师们不仅掌握元大都的基本情况,而且十分熟悉地上建筑的情况、水系的来龙去脉以及暗沟的排水高程和坡度,因此在营建新城时得以充分利用原有的遗物,节省了很多工程量。由于紫禁城中缺乏水面,所以把太液池中的水从城垣的西北隅引入,向南回绕,在紫禁城的午门内的一段就是美丽的内金水河,然后从东南方向流出,经菖蒲河、御河和通惠河接通。第二,明代的都城规划吸取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对元大都宫殿布局做了许多改动。元朝的大内正门崇天门(午门)至大都正门丽正门的距离较近,没有北宋汴京宫前天街的那种雄伟深邃的气魄。明代的北京规划遂吸取了宋代汴京宫前“州桥南北是天街”的布局……(建筑沿革P4)

 

这个设计既符合南京明宫殿后面以万岁山为屏障的雄伟构想,又节省了土方的运输。到了清乾隆年间,在万岁山的五峰之上建起五座玲珑秀丽的亭子,给紫禁城的山屏添了一景。登上景山万春亭极目遥望,可以看到世界上的景象——琉璃瓦顶金光闪烁的“宫殿之海”——紫禁城。(紫禁城宫殿的营建及其艺术P5)

 

当时运输的办法是将木材滚进山沟,做成木筏,待雨季山洪暴发,将木筏冲入江河,顺流而划行。遇到逆水时,便上岸拉纤。运输木材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运河、通惠河运到北京的神木厂。如浙江省的木材由富春江入大运河,经天津入北运河,再经通惠河入北京;江西省的木材通过赣江入长江;两湖的木材通过湘江与汉水入长江;四川的木材通过嘉陵江与岷江入长江,然后经运河北上,往往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到达。以上这些地区,所产的良材美木多是特等巨材,当时称为神木。经这条渠道的木材由于产地大,货源足,因此从通州张家湾到北京崇文门的通惠河中,大量木材源源不断,依次运入神木厂。二是从山西的桑干河经永定河,把木材运到北京的大木仓。现在北京城内西单稍北的大木仓胡同,就是沿用五百年前为营建宫殿所设木仓的位置而命名的。(施工准备—采木P6)

 

这次重建竣工后约一百二十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的一天傍晚,雷雨大作,奉天、华盖、谨身殿,文、武楼,左顺、右顺门及午门内外朝房尽毁于雷火。当时由于没有留存这些建筑的图纸档案资料,掌握营缮的工官和工匠们不敢提出修复设计。只有工师徐杲和雷礼,凭着他们的精湛技艺和经验,根据灾后废墟情况,拟出修复方案。(施工过程P12)

 

正中的门楼,面阔九间(长60.05米),进深五间(宽25米),在建筑布局中达到了古代殿堂中“九五之尊”的等级。上覆重檐庑殿顶,自城台地面到脊吻,高达37.95米,是紫禁城内的建筑。城台上两侧,各设廊庑十三间,门楼两翼向南排开,俗称雁翅楼。在雁翅楼的两端,各设有一座重檐攒尖顶的阙亭。整个城台上的建筑,三面环抱,五峰突出,高低错落,主次相辅,气势雄伟,有“五凤楼”之称。

午门共有五个门洞,当中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后在成婚入宫时可以走一次,再是殿试的时候,宣布中了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出来时可走一次。宗室王公、文武官员只能走两侧门。东西两拐角处左右矩形洞,平时不开,只有在大朝的日子,文东武西,分别由掖门出入。再是殿试文武进士,按会试考中的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另外,明朝廷处罚廷杖大臣即在午门前的御路东侧举行。(午门P25)

 

★ 故宫国宝100件

《挥扇仕女图》中宫廷贵妇的形象刻画极为生动传神。细腻地通过面部和动态,以表现人物内心的活动。例如卷首位坐在椅子上的妇女,她的身子好像一摊软泥,那困倦慵懒的神态,似乎午睡犹未足。手中的小扇闲置不用,却教内监给她挥动着大扇。这一切说明她身份的高贵,享受着人间的富贵尊荣,然而却也极度的精神空虚与苦闷。(《挥扇仕女图》P68)

 

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是个很有才干而不拘礼法的人,好声色,家里蓄养了许多歌舞伎,常邀集宾客,专为夜饮。后主李煜想了解这一情况,就派画家顾闳中到他家中去窥探。顾氏通过目识心记,回来后画了一张画向后主交差,这便是传世有名的《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表现手法,主人公韩熙载在画中反复出现五次,也就是通过五个场面来叙述夜宴的全过程。(《韩熙载夜宴图》P76)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非常老练。设色淡雅,不同于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南城角这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来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沉,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五百余个人物的画面中,穿插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同时也善于从生活中发掘那些富于诗意、富于戏剧性矛盾冲突,并将它化为艺术形象,其概括和组织才能是令人惊异的。整个画面步步变化,使观者目不暇接,而且每看每异,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发现,觉得画幅后面,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画有尽而意无穷。(《清明上河图》P108)

 

瓷器彩绘,素有“青花幽靓,五彩华贵” 之说。具有典型特色的万历五彩,主要是釉下彩青花和釉上施以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瓷器。当时尚未出现釉上蓝彩,故以青花的蓝色作为画面的一种颜色,同釉上的红、绿、黄、紫、褐构成丰富的色彩搭配。作为皇家御用陈设的“五彩镂空云凤纹瓶”,不仅成功地运用彩绘,而且熟练地运用镂雕技法,使图案增强了立体感。在装饰意图上达到“锦上添花” 的艺术效果,代表了这一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高超水平。(《五彩镂空云凤纹瓶》P202)

 

据前人记述,从新疆运大玉到北京需要制作轴长三丈五尺的特大专车。车上有铜把,前用一百多匹马拉车,后用千名夫役扶把推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冬季则泼水结冰路面拽运,日行五至六里。据此计算自和阗至北京一万一千一百里,需时三年才能运到。玉料运到北京以后,乾隆皇帝选用《石渠宝笈》著录的《宋人画大禹治水图》轴为稿本,将原图发交内务府大臣舒文,命贾铨照图式样在玉上临刻。(《青玉大禹治水图山子》P254)

 

★ 故宫与皇家生活

九月初三,登极大典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礼部尚书奏请即位。穿着白色孝服的弘历,先到雍正帝灵前祗告即将受命,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到侧殿更换皇帝礼服。皇太后也回本宫换上礼服升座。弘历到皇太后宫行“三跪九叩”礼。这时乾清宫正门要垂帘,表示丧事暂停。弘历由乾清门左门出,乘金舆,前引后扈大臣、豹尾班、侍卫等随行。到保和殿降舆,先到中和殿升座。在典礼中执事的各级官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官员们各就位,礼部尚书再奏请即皇帝位,翊卫人等随弘历御太和殿,弘历升宝座即皇帝位。(乾隆帝登极P6)

 

皇帝平时起居的情况,据乾隆初年的记载,大体如下:皇帝每天起床后,常常是先进一碗冰糖炖燕窝,然后御乾清宫西暖阁或弘德殿或养心殿,翻阅以前各朝实录或圣训中的一册。八时前后或更早一些进早膳,同时阅王公大臣要求陛见名牌。进膳毕,披览内外臣工的奏折,然后召见和引见庶僚。到下午二时左右进晚膳,阅内阁所进各部院及各督抚的本章。晚间再随意进晚点。皇帝若在瀛台或其他御园居住时,其起居亦大体如此。(皇帝生活起居P51)

 

太监投身宫廷当差,内务府给予一定赏银后,太监实际上失去人身自由,不能再回自己家,除非年老或有严重疾病,才能放出为民。在宫廷当差,得任由主人驱使、打骂和虐待,所以太监经常逃亡或自尽。内务府对太监的逃亡、自尽等规定了严厉的惩办制度。一件道光二十年(1840)的档案,记录了内务府慎刑司对逃走的太监陈进福等四人,发遣到黑龙江给兵丁为奴的公文。(宫仆事务P103)

 

康熙帝的亲信大臣、南书房翰林张英曾记述自己随驾南巡时的狼狈情景。他说一路扈从,难熬的就是晚上宿营。一般日落即开始扎营,但大臣的仆役车辆都排在南巡车队后,往往入夜才能到达宿营地。而御营周围五千多米以内的井泉,早被向导处官员和太监等人,用黄龙包袱盖住,扈从大臣只能使用五千多米以外的水源。从等到仆役车辆至寻到水源,挖灶烧饭,常常时至二鼓(即二更)。所以只能草草就餐,略睡片刻,五鼓(即五更)又起身撤帐装车,赶至御营前恭候皇帝启行。(巡幸准备P126)

 


作者介绍:

于倬云(1918—2004),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文物局古建工程委员会委员,1954年调入故宫博物院,1979年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主任。主要成就是参与《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砖石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的制定。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建筑、园林卷”“土木工程卷”等条目的撰写。半个世纪来,于倬云主持设计或修复、维修的古建工程近百项。

朱家溍(1914—2003),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的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明清史及戏曲研究专家,曾主持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太和殿“龙椅”的修复和原状复原工作。在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60余年,为故宫文物的整理、征集、研究和鉴定划级工作付出了巨大心血。他编著的《两朝御览图书》《故宫经典·明清帝后宝玺》《历代著录法书目》和《故宫藏珍本丛刊》等成为故宫的标志性著作。而他主编的《国宝》一书,荣获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一流图书奖,且常作为礼品书赠送给外国元首。

    于倬云(1918—2004),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文物局古建工程委员会委员,1954年调入故宫博物院,1979年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主任。主要成就是参与《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砖石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的制定。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建筑、园林卷”“土木工程卷”等条目的撰写。半个世纪来,于倬云主持设计或修复、维修的古建工程近百项。

 

    朱家溍(1914—2003),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的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明清史及戏曲研究专家,曾主持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太和殿“龙椅”的修复和原状复原工作。在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60余年,为故宫文物的整理、征集、研究和鉴定划级工作付出了巨大心血。他编著的《两朝御览图书》《故宫经典·明清帝后宝玺》《历代著录法书目》和《故宫藏珍本丛刊》等成为故宫的标志性著作。而他主编的《国宝》一书,荣获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一流图书奖,且常作为礼品书赠送给外国元首。

 

    万依,1925年生,清史专家,主要从事明清宫史、清代宫廷音乐的研究。曾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北京史研究会理事等职务。主编有《故宫辞典》《北京志•世界文化遗产卷•故宫志》等。

    王树卿(1938—),清史专家,从事档案整理和宫廷历史研究。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陆燕贞(1930—),博物馆陈列专家。1954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长期主持宫廷历史展览工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是个很有才干而不拘礼法的人,好声色,家里蓄养了许多歌舞伎,常邀集宾客,专为夜饮。后主李煜想了解这一情况,就派画家顾闳中到他家中去窥探。顾氏通过目识心记,回来后画了一张画向后主交差,这便是传世有名的《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表现手法,主人公韩熙载在画中反复出现五次,也就是通过五个场面来叙述夜宴的全过程。——————

第一段“听乐”,是全画出场人物最多最全的一段。长髯戴高纱帽盘膝坐于榻上者即韩熙载。他微低着头,手无力地置于膝。他在听乐却未全神贯注,显得心事重重,这和坐在他身边穿红衣服的状元郎粲呈鲜明的对照。郎粲年轻,姿态潇洒,既在听乐,也在欣赏演奏者。熙载身前一正面和一侧坐的两个宾客,大约就是太常博士陈致雍和紫微朱锐。他们完全投入乐曲所创造的意境中。从他们那深锁的双眉和紧闭的嘴唇来判断,演奏着的决不是一首轻快的消遣曲调。弹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与她相邻而回首反顾的是李家明。李家明旁边一个身材瘦小的少女名王屋山。王屋山擅长跳六幺舞,与李家明的妹妹最受熙载的宠爱。另外两青年中有一位是熙载的门生舒雅,其他女子为歌舞伎。——————

这段画面的构图安排,将演奏者置于一边,听众集中另一边,突出地描写一个“听” 字。刻画出在听同一首乐曲时,不同身份地位性格的人的不同心理反映,体现出画家观察生活的细致及高超的造型手段。————

(《韩熙载夜宴图》P76)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 《紫禁城宫殿》:全面揭开600年紫禁城所有建筑的隐秘角落

紫禁城堪称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典范。这本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形式(坛庙、园林、住宅及其建筑外部和内部装饰)的建筑百科全书,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风水、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

近600幅珍贵图片,30余幅建筑实测墨线图,故宫博物院予以前所未有的拍摄支持,将那些深藏在皇宫大院的隐秘角落一一揭开,大到宫室戏台,小到烛台暖炉,纤毫毕现,真正在故宫内实现拍摄“无禁区”。

故宫古建筑专家、中国早期古建筑技术规范的奠基人于倬云,带领专家团队将故宫的经典建筑样式深度解剖,精心制作多角度实测墨线图,成此古建筑的经典“参考书”。

★ 《故宫国宝100件》:精心遴选故宫90多万件藏品中的100件珍品

拥有60年故宫工作经验的文物专家朱家溍,领衔专家团队从故宫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00件,自商周以迄明清,函括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从多角度剖析文物细节,透过国宝看懂历史、读懂中国。

当年故宫博物院集各部门权威之力,用前所未有的作者阵容,倾力打造了这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典之作。作为40年前的“国礼”,它常被赠送给外国元首,其内容的经典性更是被众多故宫人累代相传。

100件国宝,328幅珍贵图像,在银盐胶片的时代,每一张都不可再得,现在已然成为绝版影像。为了诚意献给读者,作者曾多次带着彩样到故宫仓库里与原件细细比对,精准还原文物的色彩和细节。

作者用独特的视角解说国宝,配以全新的编排方式,新颖直观。既有文物的年代、材质、尺寸等基本信息,又有器物部件、寓意等科普拓展,更有精彩绝伦的局部图解,每个版块的信息直观而精美。打破现场观展时的角度局限,还原一场高质量的“口袋展览”。

★ 《故宫与皇家生活》:全景披露300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

    ★ 《紫禁城宫殿》:全面揭开600年紫禁城所有建筑的隐秘角落

    紫禁城堪称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典范。这本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形式(坛庙、园林、住宅及其建筑外部和内部装饰)的建筑百科全书,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风水、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

    近600幅珍贵图片,30余幅建筑实测墨线图,故宫博物院予以前所未有的拍摄支持,将那些深藏在皇宫大院的隐秘角落一一揭开,大到宫室戏台,小到烛台暖炉,纤毫毕现,真正在故宫内实现拍摄“无禁区”。

    故宫古建筑专家、中国早期古建筑技术规范的奠基人于倬云,带领专家团队将故宫的经典建筑样式深度解剖,精心制作多角度实测墨线图,成此古建筑的经典“参考书”。

 

    ★ 《故宫国宝100件》:精心遴选故宫90多万件藏品中的100件珍品

    拥有60年故宫工作经验的文物专家朱家溍,领衔专家团队从故宫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00件,自商周以迄明清,函括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从多角度剖析文物细节,透过国宝看懂历史、读懂中国。

    当年故宫博物院集各部门权威之力,用前所未有的作者阵容,倾力打造了这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典之作。作为40年前的“国礼”,它常被赠送给外国元首,其内容的经典性更是被众多故宫人累代相传。

    100件国宝,328幅珍贵图像,在银盐胶片的时代,每一张都不可再得,现在已然成为绝版影像。为了诚意献给读者,作者曾多次带着彩样到故宫仓库里与原件细细比对,精准还原文物的色彩和细节。

    作者用独特的视角解说国宝,配以全新的编排方式,新颖直观。既有文物的年代、材质、尺寸等基本信息,又有器物部件、寓意等科普拓展,更有精彩绝伦的局部图解,每个版块的信息直观而精美。打破现场观展时的角度局限,还原一场高质量的“口袋展览”。

 

    ★ 《故宫与皇家生活》:全景披露300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

    皇宫御苑,既是皇家内廷生活的禁地,也是皇朝森然的政治外朝。近300年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全面披露清代皇宫别苑的衣食住行实况,用实物展开一幅神秘的宫廷生活画卷,勾勒出中华民族这一路经历的荣辱兴衰和精神特质。

    为追求历史情景再现,摄影师曾通宵达旦地捕捉了极难拍摄的夜景和特殊景色。特别是为追寻康、乾二帝南巡北狩的遗迹,竟跋涉了上万里路程,很多画面是从风风雨雨、严寒酷暑中取得的,保证图片在高质量的同时而兼及艺术和历史功能。

    40年后,我们用更年轻化的方式重新编排设计,塑成这套值得放进每个人书房里的新一代“故宫传家之书”。不管是游览科普,还是学术研究,都是你的“故宫参考书”。

 

内容简介

“故宫三书”是一套关于故宫建筑、馆藏国宝、皇家生活的经典读本,是1980年代集故宫各部门权威之力,用一流的解说团队和珍贵的一手资料打造的经典之作,由《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故宫与皇家生活》组成。这套书全面揭开六百年紫禁城建筑的隐秘角落,精心遴选故宫九十多万件藏品中的一百件珍品,全景披露三百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是一套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精深之作。

《紫禁城宫殿》分四大部分将紫禁城内所有形式的建筑一一解剖,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形式(宫殿、坛庙、园林、住宅等),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风水、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成此一本古建筑百科全书。

《故宫国宝100件》从故宫博物院馆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挑选出100件,所涉年代上至商周,下迄明清,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精彩的解说,内容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图片细节丰富,角度独特,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

   “故宫三书”是一套关于故宫建筑、馆藏国宝、皇家生活的经典读本,是1980年代集故宫各部门权威之力,用一流的解说团队和珍贵的一手资料打造的经典之作,由《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故宫与皇家生活》组成。这套书全面揭开六百年紫禁城建筑的隐秘角落,精心遴选故宫九十多万件藏品中的一百件珍品,全景披露三百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是一套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精深之作。

   《紫禁城宫殿》分四大部分将紫禁城内所有形式的建筑一一解剖,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形式(宫殿、坛庙、园林、住宅等),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风水、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成此一本古建筑百科全书。

   《故宫国宝100件》从故宫博物院馆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挑选出100件,所涉年代上至商周,下迄明清,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精彩的解说,内容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图片细节丰富,角度独特,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

    《故宫与皇家生活》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存的大量皇家生活用品、珍贵文物和历史文献,结合现存宫殿布置,将清宫生活中大至典礼、政务、武备、巡狩等政治活动,小至起居、服用、游乐等日常细节,甚至宫中的习俗信仰,均作全面而彻底的介绍,为读者全方位还原清朝宫廷生活,使读者对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帝制和皇室生活状况有一个具体而微的认识。

 

作者简介

于倬云(1918—2004),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文物局古建工程委员会委员,1954年调入故宫博物院,1979年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主任。主要成就是参与《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砖石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的制定。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建筑、园林卷”“土木工程卷”等条目的撰写。半个世纪来,于倬云主持设计或修复、维修的古建工程近百项。

朱家溍(1914—2003),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的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明清史及戏曲研究专家,曾主持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太和殿“龙椅”的修复和原状复原工作。在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60余年,为故宫文物的整理、征集、研究和鉴定划级工作付出了巨大心血。他编著的《两朝御览图书》《故宫经典·明清帝后宝玺》《历代著录法书目》和《故宫藏珍本丛刊》等成为故宫的标志性著作。而他主编的《国宝》一书,荣获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一流图书奖,且常作为礼品书赠送给外国元首。

    于倬云(1918—2004),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文物局古建工程委员会委员,1954年调入故宫博物院,1979年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主任。主要成就是参与《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砖石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的制定。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建筑、园林卷”“土木工程卷”等条目的撰写。半个世纪来,于倬云主持设计或修复、维修的古建工程近百项。

 

    朱家溍(1914—2003),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的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明清史及戏曲研究专家,曾主持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太和殿“龙椅”的修复和原状复原工作。在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60余年,为故宫文物的整理、征集、研究和鉴定划级工作付出了巨大心血。他编著的《两朝御览图书》《故宫经典·明清帝后宝玺》《历代著录法书目》和《故宫藏珍本丛刊》等成为故宫的标志性著作。而他主编的《国宝》一书,荣获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一流图书奖,且常作为礼品书赠送给外国元首。

 

    万依,1925年生,清史专家,主要从事明清宫史、清代宫廷音乐的研究。曾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北京史研究会理事等职务。主编有《故宫辞典》《北京志•世界文化遗产卷•故宫志》等。

    王树卿(1938—),清史专家,从事档案整理和宫廷历史研究。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陆燕贞(1930—),博物馆陈列专家。1954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长期主持宫廷历史展览工作。

 

目  录

《紫禁城宫殿》

1紫禁城宫殿的营建及其艺术

建筑沿革 002

施工准备 006

施工过程与著名匠师 010

建筑艺术 014

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现 016

2紫禁城主要建筑

城池 022

外朝 036

内廷 064

园林 106

戏台 144

佛堂、道场及其他祭祀建筑 158

《紫禁城宫殿》

1紫禁城宫殿的营建及其艺术

建筑沿革 002

施工准备 006

施工过程与著名匠师 010

建筑艺术 014

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现 016

2紫禁城主要建筑

城池 022

外朝 036

内廷 064

园林 106

戏台 144

佛堂、道场及其他祭祀建筑 158

书房、藏书楼 176

衙署及其他 184

3建筑结构与装饰

台基、栏杆 192

梁架 204

斗拱 214

屋面装饰 220

内外檐装修 230

藻井、天花 246

彩画 262

琉璃装饰 282

4其他设施

桥梁涵洞 294

给水排水 300

御寒防暑 306

照明 310

附录

紫禁城宫殿建筑大事年表 318

紫禁城宫殿建筑术语表 324

主要参考文献 327

 

《故宫国宝100件》

 

1青铜器 001

2书画 026

3陶瓷 185

4工艺美术 222

5织绣 270

名词索引 300

 

《故宫与皇家生活》

 

1典礼政务

五礼 002

登极大典 004

卤簿 014

乐队 020

日常政务 032

2起居服用

内廷布局 048

东、西六宫 056

服制 076

膳食 090

服药 096

宫仆事务 102

3武备巡狩

骑射传统 108

宫廷防卫 114

特殊兵种 118

大阅行围 120

巡幸 124

大狩 140

4文化宫俗

文武兼修 148

诗文书画 154

看戏 170

节令人事 176

祭祀礼仪 204

5游玩行乐

皇家园林 234

离宫别苑 244

附录

清代皇帝年表 266

清代皇后年表 270

主要参考书目 276

 

媒体评论

说起这三部书出版的过程。真是 “白头宫女话当年”,沉淀的当年人事,一下子浮翩沓至。逝者怀之,生者念之 ;何况,此三书是本人编辑出版生涯初出茅庐的作品,书出版的成功,坚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编辑出版理念和方向。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百废待兴,故宫三书,无论在主题立意,内容构想、照片质量、装帧印制,中外市场的销售、以至文化传播的影响,自是其中的典范,始能历久不衰。

——陈万雄

说起这三部书出版的过程。真是 “白头宫女话当年”,沉淀的当年人事,一下子浮翩沓至。逝者怀之,生者念之 ;何况,此三书是本人编辑出版生涯初出茅庐的作品,书出版的成功,坚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编辑出版理念和方向。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百废待兴,故宫三书,无论在主题立意,内容构想、照片质量、装帧印制,中外市场的销售、以至文化传播的影响,自是其中的典范,始能历久不衰。

——陈万雄

 

一部书稿,过了这么多年,还在重版,而且隆重推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随着社会发展,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的编排设计方式已经不太适合了。此次新版的特点就是编排设计现代化,凸显原版书本身就有的雅俗共赏的追求——对文字重新进行梳理分层,更紧密地和图片咬合在一起 ;能抠图的图片尽量抠图,白背景,突出每一张图片的主旨 ;放大细节,放到超出实物尺寸的地步,给读者以冲击力 ;取消习惯的左页、右页分开竖向阅读的方式,把左右页合起来当做一个画面,横向排列内容,错落有致,不考虑中缝 ;为此,则需要裸脊装订,如此内页可以完全打开伸平 ;为读者方便,增加许多正文的背景资料,这部分是由编辑完成的……总之是下了功夫,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在线试读

★ 紫禁城宫殿

紫禁城当时的规划有三大特点。,明代北京宫殿是在元大都的基址上营建的。当拟制规划时,规划师们不仅掌握元大都的基本情况,而且十分熟悉地上建筑的情况、水系的来龙去脉以及暗沟的排水高程和坡度,因此在营建新城时得以充分利用原有的遗物,节省了很多工程量。由于紫禁城中缺乏水面,所以把太液池中的水从城垣的西北隅引入,向南回绕,在紫禁城的午门内的一段就是美丽的内金水河,然后从东南方向流出,经菖蒲河、御河和通惠河接通。第二,明代的都城规划吸取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对元大都宫殿布局做了许多改动。元朝的大内正门崇天门(午门)至大都正门丽正门的距离较近,没有北宋汴京宫前天街的那种雄伟深邃的气魄。明代的北京规划遂吸取了宋代汴京宫前“州桥南北是天街”的布局……(建筑沿革P4)

这个设计既符合南京明宫殿后面以万岁山为屏障的雄伟构想,又节省了土方的运输。到了清乾隆年间,在万岁山的五峰之上建起五座玲珑秀丽的亭子,给紫禁城的山屏添了一景。登上景山万春亭极目遥望,可以看到世界上的景象——琉璃瓦顶金光闪烁的“宫殿之海”——紫禁城。(紫禁城宫殿的营建及其艺术P5)

当时运输的办法是将木材滚进山沟,做成木筏,待雨季山洪暴发,将木筏冲入江河,顺流而划行。遇到逆水时,便上岸拉纤。运输木材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运河、通惠河运到北京的神木厂。如浙江省的木材由富春江入大运河,经天津入北运河,再经通惠河入北京;江西省的木材通过赣江入长江;两湖的木材通过湘江与汉水入长江;四川的木材通过嘉陵江与岷江入长江,然后经运河北上,往往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到达。以上这些地区,所产的良材美木多是特等巨材,当时称为神木。经这条渠道的木材由于产地大,货源足,因此从通州张家湾到北京崇文门的通惠河中,大量木材源源不断,依次运入神木厂。二是从山西的桑干河经永定河,把木材运到北京的大木仓。现在北京城内西单稍北的大木仓胡同,就是沿用五百年前为营建宫殿所设木仓的位置而命名的。(施工准备—采木P6)

这次重建竣工后约一百二十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的一天傍晚,雷雨大作,奉天、华盖、谨身殿,文、武楼,左顺、右顺门及午门内外朝房尽毁于雷火。当时由于没有留存这些建筑的图纸档案资料,掌握营缮的工官和工匠们不敢提出修复设计。只有工师徐杲和雷礼,凭着他们的精湛技艺和经验,根据灾后废墟情况,拟出修复方案。(施工过程P12)

★ 紫禁城宫殿

紫禁城当时的规划有三大特点。,明代北京宫殿是在元大都的基址上营建的。当拟制规划时,规划师们不仅掌握元大都的基本情况,而且十分熟悉地上建筑的情况、水系的来龙去脉以及暗沟的排水高程和坡度,因此在营建新城时得以充分利用原有的遗物,节省了很多工程量。由于紫禁城中缺乏水面,所以把太液池中的水从城垣的西北隅引入,向南回绕,在紫禁城的午门内的一段就是美丽的内金水河,然后从东南方向流出,经菖蒲河、御河和通惠河接通。第二,明代的都城规划吸取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对元大都宫殿布局做了许多改动。元朝的大内正门崇天门(午门)至大都正门丽正门的距离较近,没有北宋汴京宫前天街的那种雄伟深邃的气魄。明代的北京规划遂吸取了宋代汴京宫前“州桥南北是天街”的布局……(建筑沿革P4)

 

这个设计既符合南京明宫殿后面以万岁山为屏障的雄伟构想,又节省了土方的运输。到了清乾隆年间,在万岁山的五峰之上建起五座玲珑秀丽的亭子,给紫禁城的山屏添了一景。登上景山万春亭极目遥望,可以看到世界上的景象——琉璃瓦顶金光闪烁的“宫殿之海”——紫禁城。(紫禁城宫殿的营建及其艺术P5)

 

当时运输的办法是将木材滚进山沟,做成木筏,待雨季山洪暴发,将木筏冲入江河,顺流而划行。遇到逆水时,便上岸拉纤。运输木材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运河、通惠河运到北京的神木厂。如浙江省的木材由富春江入大运河,经天津入北运河,再经通惠河入北京;江西省的木材通过赣江入长江;两湖的木材通过湘江与汉水入长江;四川的木材通过嘉陵江与岷江入长江,然后经运河北上,往往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到达。以上这些地区,所产的良材美木多是特等巨材,当时称为神木。经这条渠道的木材由于产地大,货源足,因此从通州张家湾到北京崇文门的通惠河中,大量木材源源不断,依次运入神木厂。二是从山西的桑干河经永定河,把木材运到北京的大木仓。现在北京城内西单稍北的大木仓胡同,就是沿用五百年前为营建宫殿所设木仓的位置而命名的。(施工准备—采木P6)

 

这次重建竣工后约一百二十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的一天傍晚,雷雨大作,奉天、华盖、谨身殿,文、武楼,左顺、右顺门及午门内外朝房尽毁于雷火。当时由于没有留存这些建筑的图纸档案资料,掌握营缮的工官和工匠们不敢提出修复设计。只有工师徐杲和雷礼,凭着他们的精湛技艺和经验,根据灾后废墟情况,拟出修复方案。(施工过程P12)

 

正中的门楼,面阔九间(长60.05米),进深五间(宽25米),在建筑布局中达到了古代殿堂中“九五之尊”的等级。上覆重檐庑殿顶,自城台地面到脊吻,高达37.95米,是紫禁城内的建筑。城台上两侧,各设廊庑十三间,门楼两翼向南排开,俗称雁翅楼。在雁翅楼的两端,各设有一座重檐攒尖顶的阙亭。整个城台上的建筑,三面环抱,五峰突出,高低错落,主次相辅,气势雄伟,有“五凤楼”之称。

午门共有五个门洞,当中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后在成婚入宫时可以走一次,再是殿试的时候,宣布中了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出来时可走一次。宗室王公、文武官员只能走两侧门。东西两拐角处左右矩形洞,平时不开,只有在大朝的日子,文东武西,分别由掖门出入。再是殿试文武进士,按会试考中的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另外,明朝廷处罚廷杖大臣即在午门前的御路东侧举行。(午门P25)

 

★ 故宫国宝100件

《挥扇仕女图》中宫廷贵妇的形象刻画极为生动传神。细腻地通过面部和动态,以表现人物内心的活动。例如卷首位坐在椅子上的妇女,她的身子好像一摊软泥,那困倦慵懒的神态,似乎午睡犹未足。手中的小扇闲置不用,却教内监给她挥动着大扇。这一切说明她身份的高贵,享受着人间的富贵尊荣,然而却也极度的精神空虚与苦闷。(《挥扇仕女图》P68)

 

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是个很有才干而不拘礼法的人,好声色,家里蓄养了许多歌舞伎,常邀集宾客,专为夜饮。后主李煜想了解这一情况,就派画家顾闳中到他家中去窥探。顾氏通过目识心记,回来后画了一张画向后主交差,这便是传世有名的《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表现手法,主人公韩熙载在画中反复出现五次,也就是通过五个场面来叙述夜宴的全过程。(《韩熙载夜宴图》P76)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非常老练。设色淡雅,不同于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南城角这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来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沉,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五百余个人物的画面中,穿插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同时也善于从生活中发掘那些富于诗意、富于戏剧性矛盾冲突,并将它化为艺术形象,其概括和组织才能是令人惊异的。整个画面步步变化,使观者目不暇接,而且每看每异,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发现,觉得画幅后面,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画有尽而意无穷。(《清明上河图》P108)

 

瓷器彩绘,素有“青花幽靓,五彩华贵” 之说。具有典型特色的万历五彩,主要是釉下彩青花和釉上施以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瓷器。当时尚未出现釉上蓝彩,故以青花的蓝色作为画面的一种颜色,同釉上的红、绿、黄、紫、褐构成丰富的色彩搭配。作为皇家御用陈设的“五彩镂空云凤纹瓶”,不仅成功地运用彩绘,而且熟练地运用镂雕技法,使图案增强了立体感。在装饰意图上达到“锦上添花” 的艺术效果,代表了这一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高超水平。(《五彩镂空云凤纹瓶》P202)

 

据前人记述,从新疆运大玉到北京需要制作轴长三丈五尺的特大专车。车上有铜把,前用一百多匹马拉车,后用千名夫役扶把推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冬季则泼水结冰路面拽运,日行五至六里。据此计算自和阗至北京一万一千一百里,需时三年才能运到。玉料运到北京以后,乾隆皇帝选用《石渠宝笈》著录的《宋人画大禹治水图》轴为稿本,将原图发交内务府大臣舒文,命贾铨照图式样在玉上临刻。(《青玉大禹治水图山子》P254)

 

★ 故宫与皇家生活

九月初三,登极大典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礼部尚书奏请即位。穿着白色孝服的弘历,先到雍正帝灵前祗告即将受命,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到侧殿更换皇帝礼服。皇太后也回本宫换上礼服升座。弘历到皇太后宫行“三跪九叩”礼。这时乾清宫正门要垂帘,表示丧事暂停。弘历由乾清门左门出,乘金舆,前引后扈大臣、豹尾班、侍卫等随行。到保和殿降舆,先到中和殿升座。在典礼中执事的各级官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官员们各就位,礼部尚书再奏请即皇帝位,翊卫人等随弘历御太和殿,弘历升宝座即皇帝位。(乾隆帝登极P6)

 

皇帝平时起居的情况,据乾隆初年的记载,大体如下:皇帝每天起床后,常常是先进一碗冰糖炖燕窝,然后御乾清宫西暖阁或弘德殿或养心殿,翻阅以前各朝实录或圣训中的一册。八时前后或更早一些进早膳,同时阅王公大臣要求陛见名牌。进膳毕,披览内外臣工的奏折,然后召见和引见庶僚。到下午二时左右进晚膳,阅内阁所进各部院及各督抚的本章。晚间再随意进晚点。皇帝若在瀛台或其他御园居住时,其起居亦大体如此。(皇帝生活起居P51)

 

太监投身宫廷当差,内务府给予一定赏银后,太监实际上失去人身自由,不能再回自己家,除非年老或有严重疾病,才能放出为民。在宫廷当差,得任由主人驱使、打骂和虐待,所以太监经常逃亡或自尽。内务府对太监的逃亡、自尽等规定了严厉的惩办制度。一件道光二十年(1840)的档案,记录了内务府慎刑司对逃走的太监陈进福等四人,发遣到黑龙江给兵丁为奴的公文。(宫仆事务P103)

 

康熙帝的亲信大臣、南书房翰林张英曾记述自己随驾南巡时的狼狈情景。他说一路扈从,难熬的就是晚上宿营。一般日落即开始扎营,但大臣的仆役车辆都排在南巡车队后,往往入夜才能到达宿营地。而御营周围五千多米以内的井泉,早被向导处官员和太监等人,用黄龙包袱盖住,扈从大臣只能使用五千多米以外的水源。从等到仆役车辆至寻到水源,挖灶烧饭,常常时至二鼓(即二更)。所以只能草草就餐,略睡片刻,五鼓(即五更)又起身撤帐装车,赶至御营前恭候皇帝启行。(巡幸准备P126)

 

 


媒体评论

说起这三部书出版的过程。真是 “白头宫女话当年”,沉淀的当年人事,一下子浮翩沓至。逝者怀之,生者念之 ;何况,此三书是本人编辑出版生涯初出茅庐的作品,书出版的成功,坚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编辑出版理念和方向。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百废待兴,故宫三书,无论在主题立意,内容构想、照片质量、装帧印制,中外市场的销售、以至文化传播的影响,自是其中的典范,始能历久不衰。

——陈万雄

说起这三部书出版的过程。真是 “白头宫女话当年”,沉淀的当年人事,一下子浮翩沓至。逝者怀之,生者念之 ;何况,此三书是本人编辑出版生涯初出茅庐的作品,书出版的成功,坚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编辑出版理念和方向。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百废待兴,故宫三书,无论在主题立意,内容构想、照片质量、装帧印制,中外市场的销售、以至文化传播的影响,自是其中的典范,始能历久不衰。

——陈万雄

 

一部书稿,过了这么多年,还在重版,而且隆重推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随着社会发展,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的编排设计方式已经不太适合了。此次新版的特点就是编排设计现代化,凸显原版书本身就有的雅俗共赏的追求——对文字重新进行梳理分层,更紧密地和图片咬合在一起 ;能抠图的图片尽量抠图,白背景,突出每一张图片的主旨 ;放大细节,放到超出实物尺寸的地步,给读者以冲击力 ;取消习惯的左页、右页分开竖向阅读的方式,把左右页合起来当做一个画面,横向排列内容,错落有致,不考虑中缝 ;为此,则需要裸脊装订,如此内页可以完全打开伸平 ;为读者方便,增加许多正文的背景资料,这部分是由编辑完成的……总之是下了功夫,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书籍介绍

《故宫国宝100件》是“故宫三书”中的一本。该书从故宫博物院馆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100件,在这些国之瑰宝中万里挑一,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简短的介绍,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历史价值、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

————

★ 拥有60年故宫工作经验的文物专家朱家溍,领衔专家团队从故宫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00件,自商周以迄明清,函括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从多角度展现细节,透过国宝看懂历史。

★ 这一次,我们把故宫书系的“前辈”请了出来。作为40年前的“国礼”,它常被赠送给外国元首,其内容的经典性更是被众多故宫人累代相传。

★ 328幅罕见图像,在银盐胶片的时代,每一张都独一无二。作者多次带着彩样到故宫仓库里细细比对,精准还原文物的色彩和细节。

————

【关于“故宫三书”】

百科全书式的故宫,是了解中国极好的教材,而这套“故宫三书”正是1980年代集故宫各部门权威之力,用一流的解说团队和珍贵的一手资料打造的经典之作。

40年后,我们用更年轻化的方式重新编排设计,塑成这套值得放进每个人书房里的新一代“故宫传家之书”。

李文儒、尚刚、西川、马岩松、祝勇联名推荐,学术与普及兼顾的精深之作。

————

【名家推荐】

藏品从上古到近代,源远流长,艺术文物种类,包罗万状。如何让故宫的藏品不再高不可攀,不再遥不可及,而可以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这是策划《国宝》一书的立意。让社会大众从故宫庞大的藏品中认识百件国宝中的国宝,并透过百件国宝了解中国几千年艺术发展的脉络,学懂如何欣赏每一门类的艺术。——陈万雄

初见《国宝》,既为它的精美、格调所震撼,更为它的通俗、好看而喜欢。名为画册,文字并不少。100件国宝,每件、每图都有详尽的说明和故事,统共足有10多万字,但丝毫不掩盖图片的斑斓和辉煌,尤其抠图和局部放大的技巧,让我叹为观止。——汪家明


精彩短评:

  • 作者:闷骚的瓜崽 发布时间:2022-02-24 20:14:33

    对每件珍宝的局部微距摄影很赞,可以足不出户领略国宝的美妙之处。唯一遗憾是篇幅所限,只能展示一百件,实在看不够。

  • 作者:danyboy 发布时间:2021-12-07 01:55:16

    比起前面那著名的大开本铜版纸超精美送给海外人士的礼品书版本,这套新版是在平民价的基础上,极尽细致了。非常好看,废寝忘食。国宝这一册,可以当做中国古代艺术史来看,每一件文物,都有细部图,解析就更不必说了。

  • 作者:Eric 发布时间:2022-03-23 21:01:18

    一半是不太可能展出的字画和织绣,一半是能一睹真容的陶瓷青铜器和工艺美术品,讲解精炼,赏心悦目。

  • 作者:佐治淮海居士 发布时间:2021-11-21 19:26:36

    大16开本,裸脊背装帧,全彩印刷,质量对得起广西师大,只是很可惜没想到我们故宫里面宋瓷和宋画如此之少。除了定窑孩枕就直接到明永乐了。宋画也太少,只有清明上河图。好货都在海外和台北故宫。有点小感慨和唏嘘。

  •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24-02-28 15:06:45

    有图,能帮上忙。

  • 作者:以弗所 发布时间:2022-03-20 15:58:28

    真好看呀。


深度书评:

  • 故宫国宝纸上巡展

    作者:阿元聊历史 发布时间:2021-12-28 09:33:46

    几年前,我去过北京,到过故宫,行色匆匆,所得有限,约略看了几个大殿,余留一些文物的模糊印象。近期阅览《故宫国宝100件》,不由心生喜悦,这场纸上巡游,实在地补足了我的遗憾。

    这部图册由拥有60年故宫工作经验的文物专家朱家溍,领衔专家团队,从故宫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00件,以328幅罕见图像配合扼要的文字简介而成。

    朱家溍1914年出生,2003年去世,从1943年起,他的工作就与故宫丝丝相连。期间因为历史的缘故,虽然三番两次与故宫分离,但是朱家溍与故宫的情缘从未断裂。1978年,朱家溍重返故宫工作。1983年,主编大型图录《国宝》,成为中国政府官员赠送外国元首的珍贵礼物。如今这册《故宫国宝100件》,就是在经典的《国宝》的基础上的重新编排。

    朱家溍撰写了该书导言,清晰利落地梳理了故宫、故宫博物院的简史,以及馆内所藏主要文物的渊源和背景。朱家溍说,该书内容分属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各有解说,所选文物总数虽只百件,但自商、周以迄明、清,显示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和成就。

    翻开图册正文,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青铜器的历史由来。谈论我们祖先对铜的发现,说说20世纪70年代的遗址考古成就,阐明“礼”的意义和仪式的重要性,接着介绍青铜器造型风格的变化、花纹装饰的图案,还有铜器上的铭文的记载历史功用,最后紧扣文物的例子加以解读。大分类的说明之后,跟着是十件青铜器文物的详解。首先说明这件文物的分类,比如,尊是酒器,那么,酒器的一般形制有哪些种类,它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然后说明这件酒器的构造特征、铸造方法、纹饰象征、铭文意义和发掘地点等基本内容。

    其它四个类别,也按照这个布局来撰写,整部作品统一、大气,严谨有序。最后附有方便查询的名词索引,还有后记和编辑说明。这样的解说方式,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由总到分,层层深入,抓住了总的要点,突出了局部的特点,很容易让人接受。这些文字概括精要,表述清楚,相当于给我们上了一堂扫盲课,没有知识储备的普通大众,读了之后,也能够大致掌握基本情况,非常适合入门。

    图像的拍摄和编排也用心到位。据说,作者们多次带着彩样到故宫仓库里细细比对,精准还原文物的色彩和细节。在银盐胶片的时代,这批图像的质量让人惊讶,如今的高清印刷品质让其更上层楼,这是我们时下读者的幸运。既有文物整体形象的呈现,又运用抠图和局部放大的技巧,让细节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得以充分领略其中的各种关节。

    四象觚、九象尊、秦石鼓、伯远帖、步辇图、搜山图、青釉堆塑谷仓罐、粉彩牡丹纹盘口瓶、大圣遗音琴、碧玉仿古觥、缂丝青碧山水图轴、柿红盘绦朵花宋锦……各类别文物保存的数量有差别,并非每类平均分配,以书画类为最多。而不管哪一种,都特别能代表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风采。斑斓辉煌,炫目夺人,壮哉,美哉!

    此书读完,我不禁游兴勃发。逛故宫时,随身带上一册,边赏边阅,岂不是更添乐趣呢?

  • 故宫送给世界的礼物

    作者:松风梅品 发布时间:2023-05-30 09:41:46

    故宫三书的每一本都大有来头,比如这本《故宫国宝100件》,四十年前初版时它可是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的!由此可见,拥有这样一本国礼.级的故宫作品,无疑是幸福美好的。

    ————————

    故宫馆藏文物有多少件你知道吗?说出来有点令人难以置信:90万余件!要从数量如此之多的文物中选100件出来,这个难度可想而知。这就像什么呢?我打个比方,假如我是皇帝,愣是让寡人从后宫佳丽九千中只选择一位出来,这对于怜香惜玉的寡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535+)
  • 还行吧(477+)
  • azw3(166+)
  • 目录完整(640+)
  • 一星好评(567+)
  • 下载速度快(604+)
  • 中评(641+)
  • 愉快的找书体验(550+)
  • 赚了(371+)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4-12-13 03:01:1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蓬***之: ( 2024-12-17 17:02:56 )

    好棒good

  • 网友 薛***玉: ( 2024-12-26 14:50:57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宫***玉: ( 2024-12-16 13:10:39 )

    我说完了。

  • 网友 菱***兰: ( 2025-01-06 00:43:12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习***蓉: ( 2024-12-19 08:11:43 )

    品相完美

  • 网友 权***颜: ( 2024-12-19 02:04:2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方***旋: ( 2024-12-31 11:21:3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家***丝: ( 2024-12-14 00:13:44 )

    好6666666

  • 网友 丁***菱: ( 2024-12-10 19:32:07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瞿***香: ( 2025-01-09 18:22:40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随机推荐